書畫印硯恆以人重,文信國之印章硯臺,方正學之片紙只字,易代遺民之尺幅寸縑,庋藏家無不珍若懷璧。近世巨禍踵接,殉國烈士,持節賢士,雖寄幽光於遺澤,然兵燧餘生茫眛之民多未能識。一代師表吳稚暉先生以布衣立黨國懋功,終水葬南海,垂勉河山重光。今值先生逝世七十周年,敝館展其遺印家書,或足發聾振聵。
策展暨編輯室
吳稚暉先生遺影之一
七十年前,民國四十二年 (一九五三年) 十二月一日上午七時半,黨國元勳吳稚暉先生之靈骨,由專機自臺北松山機場起飛,運至金門,再移靈漁船,出海至大小金門間水葬。五院院長至松山機場送行,于右任院長向靈骨致別,曰:
「今日遵先生遺命,送先生葬於南海,願先生骨灰化為百千萬億之祖國精神,拯救百千萬億更苦更難之同胞」。
神州陸沉,擊楫中流,意氣何其慷慨激昂!
五院院長於松山機場恭送吳稚暉先生靈骨
次日,民國四十二年 (一九五三年) 十二月二日,張曉峰 (其昀) 部長於 「中央日報」 發表 「吳先生之精神」 文,闡述水葬義訓,曰:
「今天中國國民黨遵吳先生遺命,把他的骨灰安葬於中華民國的南海。陸放翁詩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很悲壯的。吳先生是一位大思想家,他的精神自然更雄偉,更積極了。韓國聖將李舜臣詩云:『誓海魚龍動,盟山草木知』。三十八年中韓鎮海會談,李承晚總統曾書此二句奉贈 總裁,吳先生遺囑要火化海葬,就是這個海誓山盟的意思。他壯懷激烈,要捲起太平洋上的新潮,一洗神州大陸的恥辱。現在他不能親見反攻大陸時的祖國旌旗了,可是他的深意,還要把他的骨灰,化為千千萬萬的青天白日旗,來領導國軍浩浩前進。
靈車抵金門海濱
金門是現在國軍的第一線,也是我反共抗俄一座最堅強的堡壘,今天的中午,我們就要在太武山麓金門灣中舉行國葬。這次海葬在精神上說,無異於反攻大陸前一個最隆重最莊嚴的誓師,與當年北伐誓師是一線相承的,我忠勇的將士們,英俊的青年們,務要本著保衛祖國的精神,高舉革命的旗幟,奮勇前進。最近的將來,我們一定在金門沿海登陸而到海都金陵 (南京),而到陸都金城 (蘭州),最後向著遼遠的西北大陸中俄邊境的金山 (阿爾泰山) 浩浩蕩蕩,邁往前進。我們要為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而戰!我們要消滅非民所有、非民所治、非民所享的共產主義。蕩平赤禍,光復神州,恢復我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方足以告慰于 國父與開國諸先烈先進在天之靈。」
靈骨自小艇下葬南海,蔣經國先生侍側
先生生前所立遺囑,文見民國四十二年 (一九五三年) 十二月一日 「台灣新生報」。曰:
「〇〇 年 〇 月 〇 日奉 總統令總統府資政 〇〇〇 遺囑火化於中華民國 〇〇 年 〇 月 〇 日,骨灰由海艇國葬於中華民國南海,此令。
用百元雇一漁艇,張旗曰國葬艇,即所謂骨灰由海艇國葬矣。
骨灰置一小瓦器,用繩密繫之。
若推墜此器于海時,雇四樂工大奏國樂 (非國葬而海葬者可省),尤副國葬之實。禮盛費省,才合火化海葬之意。
四十年九月二十七日天明時候。」
遺囑撰於民國四十年 (一九五一年),最後四字 「天明時候」,洵策勵天下之垂音。
臺北至善公園吳稚暉銅像底座背面刻先生褒揚令
先生乃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讀 「總統褒揚令」,可悉其平生志業操守。令曰:
「總統令:
吳敬恒先生開國元良,多士師表,淹中西之學,究天人之理,秉浩然之氣,為振奇之人。初張民族大義於神州,嗣佐 國父革命於海外。藉勞力以求新知,雜莊諧而明真理。其對國音統一之貢獻,實奠民族文化之宏基。於生活則不辭粗衣糲食,於思想則兼備沉潛高明,於國家危難之際,則常定大計,決大疑於機先,而以民國十六年之清黨,二十六年之抗戰,與三十八年之遷臺建立反共抗俄基地,翼贊中樞,厥功尤偉。若論高風碩德,允為一代完人。當此國步艱難,尤慟老成凋謝。茲特明令褒揚,並將生平事蹟宣付國史館,用昭國家崇德尊賢之至意。此令
總統 蔣中正
行政院院長 陳誠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吳稚暉先生遺影之二
吳稚暉先生,生於同治四年 (一八六五年) 二月二十八日 (西曆三月二十三日),歿於民國四十二年 (一九五三年) 十月三十日。初名紀靈,後名眺,字稚暉,年三十四易名敬恒,別字朏盫,晚年號朏盫老人,江蘇陽湖人。光緒八年 (一八八二年) 入讀江陰南菁書院,光緒十七年 (一八九一年) 中舉。光緒十九年 (一八九三年) 入讀蘇州紫陽書院,光緒二十三年 (一八九七年) 任天津北洋大學堂鐵路班國文教習,翌年,任上海南洋公學國文教習。
李石曾以世界社箋紙書函
光緒二十七年 (一九零一年) 赴日本留學,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同年籌備廣東大學堂,翌年,與清使館鬩,日警拘捕遣滬,同年創愛國學社,蔡孑民 (元培) 任總理,先生任學監。光緒二十九年 (一九零三年) 九月避清捕房追索抵倫敦,光緒三十一年 (一九零五年) 與 國父孫中山先生、張靜江訂交,入中國同盟會,翌年,與張靜江、李石曾創世界社。後一年辦 「新世紀」 週刊暨 「世界」 畫報,宣揚革命。世界社延續至中樞遷臺後,寒齋藏有一通李石曾以世界社箋紙書函,云:
「世界社由吳稚暉、張靜江諸先生與煜發起
之中國國際間之團體,已五十餘年。其中有關
社會、文化、經濟、建設等事業,如稚暉學院、
如圖書館、如世界書局,在在皆是。……」
留法勤工儉學會第三班學生合影
宣統三年 (一九一一年) 十月武昌起義, 國父自美抵英,相邀返滬。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 一月一日, 國父任臨時大總統,五月蔡孑民 (元培) 任教育總長,邀先生進行國語注音字母,翌年,任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長,制定注音字母。同年二次革命敗,赴美,民國五年 (一九一六年) 返國,任國文教員。民國七年 (一九一八年) 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翌年,與李石曾發起留法勤工儉學會,民國十年 (一九二一年) 創法國里昂中法大學,任中國校長,八月,親率學生一百零五人乘輪赴法。
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正門
民國十三年 (一九二四年) 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國父授中央監察委員。翌年, 國父歿,為簽證遺囑九人之一。同年,創北京海外預備學校,親授中英文,蔣經國先生為其弟子,又任故宮博物院董事。十一月,於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中央委員全體會議,推先生為主席,通過共產黨為非法組織,取消共產黨員之中國國民黨黨籍,解僱蘇聯顧問鮑羅廷等決議,揭反共清黨旗幟。
一九六七年文革時期上海市紅衛兵東方紅造反總部製 「誰反對毛主席就砸爛他的狗頭!」 海報
民國十六年 (一九二七年),先生撰 「弱者之結語」 一文,獨具灼見真知,曰:
「要這中國且放在國民黨手裡,可以少一點殺人放火的事。若不幸放到共產黨手裏,一定暢快的殺人放火,分別在此罷了。我反對殺人放火,所以反對共產黨到底。…… 這是我的共產黨徒定義:『談笑是溫溫和和,講到有關係處,說話是結結實實的不讓,做起來是惡惡辣辣,說鬼話是他們的聖經。』」
民國十五年 (一九二六年),任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同年,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出師北伐,七月九日之誓師典禮,先生代表中央黨部以 國父遺像、黨旗暨國旗授予 蔣公。翌年四月,國民政府成立,發布建都南京宣言。民國十七年 (一九二八年) 十月十日,國府主席、委員、五院院長就職,先生代表監誓,授印並致詞。
民國十八年 (一九二九年) 任第三屆中央監察委員,翌年,國際聯盟聘為國際文化事業協進會委員。民國二十年 (一九三一年) 任國民會議主席團員、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民國二十四年 (一九三五年) 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民國二十六年 (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由滬遷京、渝。民國二十八年 (一九三九年) 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翌年,任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民國三十年 (一九四一年) 製漢字拼音表與注音符號歌。民國三十三年 (一九四四年),八秩之壽,授一等卿雲勳章,翌年,任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
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國民大會主席吳稚暉以 「中華民國憲法」 呈付國民政府蔣介石主席。圖片來源:國史館
民國三十五年 (一九四六年) 任國民大會制憲會議代表,十二月二十五日通過 「中華民國憲法」,主持閉幕禮,授憲法予國民政府代表 蔣公。
民國三十七年 (一九四八年) 蔣公當選第一任總統,先生監督就職並致祝詞。翌年二月,大陸政局岌岌可危,先生遷臺。民國三十九年 (一九五零年) 中國國民黨成立中央改造委員會,任中央評議委員。先生精書法,著作宏富,有 「吳稚暉先生全集十八卷」,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於民國五十八年 (一九六九年) 出版。
先生對傳統文化見地精闢,釋解平易,爰錄兩篇演辭片段,嘗鼎一臠。首篇論禮義廉恥,次篇論孔子大同之世。
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手書 「禮義廉恥」
首篇即民國三十年 (一九四一年) 二月二十九日,先生於 「新生活運動七周年」 之演說,云:
「禮、義、廉、恥,明明是我們古人的舊生活,為何反叫他新生活? 總裁已經再三說明,就是說:這個無上寶貴的舊生活,已經喪失了多時,現在把他回復過來……
新生活運動綱要之解釋,最為切當,規規矩矩是全盤態度之表現,切切實實是內心徹底之覺悟,正正當當,清清白白是良知的不昧。約之即達三德的智、仁、勇,廣之即 總理之八德。而禮義廉恥,發展為規規矩矩,正正當當,清清白白,切切實實,隨之以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如此明白透徹。今之庶民,與今之鄉人,自問自己的程度,就使不必高於古之上智、聖賢、哲人、君子,亦當遠超於古之庶民,古之鄉人。因今之世界各國之人民,皆能進而上比於我國古代之君子。如此四維,還不能普及,我們對著各國人民,似乎顏之太厚,不可以不將古人說的 『無恥之恥』,自己警告警告了。」
國父孫中山先生書貽 蔣介石先生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聯
次篇即民國三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四月十三日,先生於孔學會演說之 「孔子大同學說」,云:
「孔子的大同學說,大家都看做高遠得了不得。高遠固然高遠,而我們 國父,卻把大同兩字,常常稱說。且他的遺訓,現在作為黨歌與國歌的,人人久已唱慣。他告訴我們,只要奉行三民主義,便能夠 『以建民國』,從此又能夠 『以進大同』,說得親近得很,容易得很。⋯⋯
方法如何呢? 孔子劈頭用一句淺近話,叫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國父亦就把天下為公四字,寫過無數遍,這四個字的橫匾額,經 國父手寫的也到處掛著,到處看見。⋯⋯
天下為公,有人解做就是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廣義地說起來,是說世界萬國,無分彼此,就叫大同,固然解釋得很對,但是這是已經成功以後的批評,這是說他的效果。若要問他的方法,還應該狹義地說一說。天下為公者,那是說天下的人,必要個個都能夠為公,決不可有一個為私。第一是要希望天下的人,必要個個都能夠為公,不可有一個為私,第二還是希望天下的人,必要個個都能為公,不可有一個為私,第三仍是希望天下的人,必要個個都能為公,不可有一個為私。而十二萬的希望,終究是希望天下的人,必要個個都能夠為公,不可有一個為私,這就叫做天下為公。
然而天下的人,現在有二十萬萬,就是中國一國,自古以來,就有萬萬。要希望天下的人,個個能夠為公,談何容易? 一切思想家、道德家,無論用甚麼方法,所謂博愛,為我,並耕,逃隱,性惡,性善,有批評他們是消極的,或訓斥他們是異端的,若從他們良心方面,推究起來,種種色色,他們希望天下的人,個個都能夠為公,是不約而一致的。⋯⋯
政、刑、德、禮俱失,天下之人,個個為私,就叫亂世。政刑能修,德禮未備,天下為私之人雖少,天下為公之人不多,就叫平世。政刑德禮,俱極修明,天下為私之人日減,天下為公之人日多,就叫小康。政刑的麻煩日省,德禮的效果大著,天下為私之人沒有,個個都能夠為公,就叫大同。從亂世到大同,是從最黑暗到最光明,在一條直線之上。大同大同,絕非高遠,平易近情,祇要一個天下為公。……」
八十年後讀先生遺辭,頓省大同之世猶可追逮。
「吳稚暉敬恒印」 印蛻暨邊款拓片
寒齋珍藏一方先生象牙名章,或其碩果僅存之印。
「吳稚暉敬恒印」 印面
「吳稚暉敬恒印」 印蛻
印文曰:
「吳稚暉敬恒印」
「吳稚暉敬恒印」 邊款
「吳稚暉敬恒印」 邊款拓片
邊款曰:
「師聖
俞法。
丁卯七月,
喻厂作於
海上。」
印章刻於丁卯七月,丁卯即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是年三月二十二日,國民革命軍攻克上海,二十四日再克南京,四月十八日,政府宣告建都南京,時北伐暨清黨並驅,先生頻奔馳於上海、南京兩地。
吳聖俞輯 「適園印印」 扉頁
邊款首句 「師聖俞法」,聖俞即吳咨 (一八一三至一八五八),字聖俞,號哂予,江蘇武進人。師從李兆洛,官山東鹽大使。通六書,精篆、隸、鐵筆。花卉、魚鳥,取法惲南田。尤以篆刻名世。輯有 「適園印印」。知印文乃仿吳聖俞筆意。
是印為喻厂所刻,喻厂之名,今人恐多未詳,然嘗隆盛於民初。
史喻厂,亦作喻盦,生卒不詳,名謙,字予安,號爨翁、爨父、爨林山民,齋名淞濱雲留草堂,江蘇溧陽人。嘗參加辛亥武昌起義,任江門縣知事 (縣名待考),中國國民黨黨員。工書、嗜爨寶子碑,乃以號,精鐵筆。篆印上追秦漢,直詣古人。 國父孫中山先生激賞其藝,倩治印多方,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 有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民國十一年 (一九二二年) 壬戌七月有 「孫文之印」,聲名大噪。亦與楊滄白 (庶堪) 治印百數方,成 「天隱閣印譜」 兩冊。
民國元年三月十四日 「臨時大總統令」 鈐史喻厂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
史喻厂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 印蛻
民國十三年 (一九二四年) 五月十五日上海 「申報」 刊袁伯夔 (思亮) 撰 「獲觀史君喻厂印譜因題是解調寄浣溪沙」:
落眼蟲魚發古香,排窠紅濕動吟床。
秦書晉籕與平章,花乳白飛鐫鳳字。
藍田青老入蟾肪,故應名邇儷楊王。
袁伯夔乃光緒二十九年 (一九零三年) 舉人,民初藏書家,昔年文士器重喻厂甚深。
史喻厂印譜內頁
民國十四年 (一九二五年) 五月十一日上海 「時報」 副刊 「小時報」 之 「藝術界消息」 專欄記曰:
「爨林山民史喻厂,善書精刻畫,近聞編就金石文字一冊,經鄭蘇堪、莊思緘品定,為之題首題簽,內容係縮臨彝器磚碣十六種,後附手刻造象暨大總統玉印、各名人印章及六十花甲子銅印二百餘方,並精拓邊款,誠開金石界未有之大觀,已在印刷之中,夏季當可出版。史君現寓法界北朱家橋格洛克路,市隱四弄一百十三號,欲求書求刻者,各大牋扇紙號均可接洽云。」
民國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申報」 之 「金石訊」 專欄載史喻厂刻十一方印印蛻,其中有 「孫文之印」 及其邊款拓本
「金石訊」 專欄載史喻厂刻十一方印印蛻,其中有 「孫文之印」 及其邊款拓本
喻厂印譜尚存人間否? 不可知。民國十六年 (一九二七年) 四月二十五日 「申報」 之 「金石訊」 專欄載喻厂所刻十一方印印蛻,其中見 「孫文之印」 及其邊款拓本,縱模糊不清,亦足珍視。細讀拓本,得數字:「壬戌七月製呈中山先生,喻厂史謙。」
「金石訊」 專欄文字記曰:
「史喻盦之篆刻。喻盦名謙,別號爨林山民,亦號爨父。…… 其書法篆刻為中山先生所賞識,紫金山陵墓居中題字及祭堂門額皆史君所篆。……」
南京中山陵墓門上方「浩氣長存」為史喻厂手跡
「紫金山陵墓居中題字」 當指南京中山陵墓門上方 「浩氣長存」 四字。「祭堂門額」 當指祭堂建築外牆之 「天地正氣」 額及 「民族」、「民權」、「民生」 三匾,咸為史喻厂手跡。
南京中山陵祭堂外觀
南京中山陵祭堂外牆 「天地正氣」 額及 「民族」、「民權」、「民生」 匾為史喻厂手跡
南京中山陵祭堂外牆 「天地正氣」 額
寒齋另珍藏吳稚暉家書一冊,共九通信札,兩幀像贊,有致表姊夫蔣東孚信札四通,致表姊阿大信札一通,致表外甥賽信札四通,及蔣母陳夫人像贊暨蔣公聲揚像贊。
首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
首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局部之一
首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局部之二
首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之信封
首通致蔣東孚信札作於民國三十四年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二十三日,寄自陪都重慶,附信封,距日本九月投降已數月矣。
信云:
「東孚足下:今日由仲年連奉 兩勉函,敬悉一切。所謂 「香草居」 額,即書奉。舍間業一路照拂,甚為感泐。我因冬間水淺船少,故將俟明年春水既漲,或船隻較多,乃從容攜帶書籍零物而歸。本可乘機作一度之東行,然所有親舊信札既已暢通,一切行狀,皆已備悉。至于訪舊半為鬼,即親自憑弔,亦無補傷感,而人事之酬應,反添許多麻煩。故細細較量,京滬亦無甚好感,不若此間蜀已能樂,且住為佳,不儗急急也。照常例,一到京滬,所有平日喜吃之物,可以放膽大嚼,或是急歸之樂。然年來口腹之慾,竟不約而自節。朝飲牛奶麥粥,午餐清淡,晚餐粥一盂,菜一碟,每日大便正當,精神甚佳,若肥魚大肉,一陣亂吞,則胃強脾弱,立即腹瀉。所以筵宴早已謝絕,即西餐亦止容一湯一魚一補丁,所有小吃,不好食者已一年。昔年喜吃之月餅酥糖等等,概不容納,故朋友所贈美點佳果,堆積久而敗棄。同居兩年少者,亦聞恐吃滑了嘴,不屑爭食,任棄堆。所以每過年節,送禮紛至,縐眉火冒,多不申謝。因此歸能多吃為妙,亦決不垂涎矣。因此上海又少一誘惑我急歸之機會。一笑。聊報行狀,以博
莞爾。即頌
近祉,舍弟萬安。
十二月二十三,敬恒頓首。」
抗戰勝利,百廢待興,流寓各地之百姓,歸鄉心切。先生手書 「香草居」 齋額貽東孚,忖擬重修無錫故居。信封左下方地址書 「上清寺七十一號」。吳稚暉先生於民國二十六年 (一九三七年) 十一月底遷重慶,居曾家岩十七號。民國二十九年 (一九四零年) 六月十二日,日機狂炸重慶,寓所全毀,遂遷居上清寺七十一號江蘇教育經費管理處樓下,為十二方尺室,名之 「斗室」。
次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
次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局部之一
次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局部之二
次通吳稚暉致蔣東孚信札之信封
次通致蔣東孚信札作於民國三十七年 (一九四八年) 二至四月間,南京尚未淪共,先生二月已抵臺北,固是信自臺北寄臺中,附信封,時事感觸猶深。
信云:
「東孚執事:日前暢晤,未盡招待之誼,反蒙 齒獎,彼此變中,亦可勿計。台灣天氣,並非很好,冷煖無常,極要留心。稍多奇花野果,遂稱美麗之島 (西人稱之),即譽之曰世外桃源。桃源本是討人理想之安樂窩,故惟我將死之身,借此塌塌米上,黃粱時夢,稱心滿足矣。大陸雄才,未有不撫醉興時,久居生厭者。故近日入境有證,而黃牛著幫,報李無夢。稍聞和議,來者固少,去者特多,惟要慎重。我作打油詩云:
人生難逢開口笑,
一听和議口便開。
要將貓鼠同窩養,
尊口定然要笑歪。
一日易一人,即南京學生遊行,又死許多人,正在忠于共黨,共黨亦東西並下,揚州、安慶、沙市、大批渡江,桃源雖可厭,記住免死而已。不必日月潭、阿里山,又自解嘲也。稍遊,無興趣,謝謝,謝謝。台中得好雨,晚上或能多看報紙解悶,想亦當開口微笑。
珍衛千萬,敬頌
日祉。
三日晚,敬恒頓首。」
蔣母陳夫人像贊
蔣母陳夫人像贊局部之一
蔣母陳夫人像贊局部之二
信札冊頁後夾先生撰並書蔣母陳夫人像贊暨蔣公聲揚像贊。蔣母陳夫人像贊曰:
惻愴往事,忽五十年。
賀姊新嫁,酒果盈筵。
吾廁群兒,壓勝乞錢。
姊牽吾手,溫詞撫憐。
五十年來,視我如季。
聞我休戚,己事不異。
前年秋暮,末次得侍。
姊貌轉腴,適如畫像。
曰期與頤,匪伊誕想。
如何暫別,竟告長往。
厥有夫子,治姊之喪。
兒女孫曾,充集一堂。
姊無一憾,人則摧傷。
慈惠之容,永式方將。
歸蔣陳二表姊大人遺像,
表弟吳敬恒敬題。
鈐印:「敬恒八十後作」
蔣公聲揚像贊
蔣公聲揚像贊局部
先生撰並書蔣公聲揚像贊曰:
公之卓犖,霸王之姿。
役民自貴,恥不願為。
瓠落無容,匿息市廛。
千金廔積,迄華其顛。
公年耀英,我猶乳臭。
嗟我既髦,公逝繄驟。
適去曰順,適來曰時。
大年小年,胡寧滋悲。
聲揚表姊丈大人遺像,
弟吳敬恒敬題。
鈐印:「敬恒八十後作」
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與吳稚暉先生合影
先總統 蔣公堪稱吳稚暉先生平生一真知己。民國五十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三月二十五日, 蔣公於先生百年誕辰致辭曰:
「吳先生是我國當代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社會改革家,不但是國民革命的先覺,而且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特別推崇其是一位革命的聖人。他有淵博的中國學問,在英法留學時期,又接受了若干英法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思想。他在民國紀元前七年,與 國父歐洲相遇,乃訂下了深摯的友誼,遂參加 國父所領導的國民革命,成為革命同盟會的忠實同志。他早在民國紀元前十年,在上海創辦愛國學社,以生動的文字,倡導驅逐韃虜,復興中華的革命理論,影響了國內外的廣大青年羣眾,因之觸犯了清廷,即在紀元前九年,為上海蘇報案發,而亡命海外。當我每見 國父與吳先生相晤,無論其在私人聚談或共同會議時,國父對之,總是肅然起敬,尊之如師。因之吾黨同志對先生莫不以師禮事之,尤其是我平生承教請益,感受最深。每遇黨國有疑難大事,總是先就教於先生,並以其一言而決。故後來諸同志竟常稱之為 「先向吳先生卜卦再說」。吾黨對先生深仰之深切,蓋有如此者。民國成立以後,他始終不就官職,仍以言論文字,震動一時。民國二年,本黨討袁革命之役失敗以後,先生再赴歐洲,更加研究我國文化教育與文字語言之缺陷所在,而願畢生獻身,從事於文化教育工作。先生一生為民族,為革命,完成其最重大貢獻事業的,還是在這一時期之中為最多。
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瞻仰吳稚暉先生遺容
先生少年孤苦,到老仍保持其 「素貧賤行乎貧賤」 的純潔風格,清風勁節,使人仰之彌高,其平生教育處事,常出之以詼諧幽默,令人自反自悟,而從不加以厲色厲詞。因其平生毫無掩飾,純出自然,一秉至公,絕無自私,故人亦莫不欣然受其指導,而樂從其規戒。並且他常以畢生為國民革命服務自矢,認此為其生平天職,故其對黨國大事,乃以為不可不問,但其生活卻始終以閒雲野鶴自居。尤其當國家民族的艱危關鍵,先生輒挺身而起,正氣凜然,毫不假借,真有孟子所謂:「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的精神,和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氣概,而為全國學人的表率。民國十五年,當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先生乃主持授旗大典,至民國十六年共產黨徒陰謀篡竊政權,先生則聯合忠貞耆老,毅然發動清黨,及至對日抗戰開始以後,長期奮鬥的堅苦歲月之中,先生力主抵抗到底,不屈不撓,以打擊敵偽的陰謀和罪惡……,凡此數端,不過舉其大者。其餘力持正義,明辨是非,防禍於未然,消患於無形的幽光潛德,嘉言懿行,更是不勝枚舉。但先生均以國家安危,民族禍福為立場,而從不涉及私人的好惡與恩怨。這正是先生特立獨行的品德,一言而為天下法,一行而為萬世師的精神所在。」
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頒題 「痛失師表」 誄詞
先生生前嘗以授旗、授憲、水葬鼓動天下,洗滌乾坤。今先生歿七十年,恨無語祭告,而國步方蹇。鄙思先生身後遺印遺札,寄其浩然正氣,亦足召募來者,再闢天地於渾沌。
金門吳稚暉公園內之 「稚暉亭」
金門吳稚暉公園 「稚暉亭」 內 蔣公書 「吳稚暉先生水葬紀念亭」 石碑
連近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