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楊卓成建築師遺稿

建築師有好撰文立論,亦有不留片紙,僅以建築傳世。中國建築宗師楊卓成先生乃屬後者,其文字極罕見。民國八十年代,楊建築師嘗賜宋緒康先生一未完稿「中國建築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以示匡勵。宋先生珍若拱璧數十年,知斷縑寸紙,亦滄海遺珠。中國建築之要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設計概念,文字伸述,實中國建築學一重要文獻。刊布是篇,冀以永存。

策展暨編輯室

楊卓成建築師與國外技術顧問合影

以我國歷史之悠久,疆域之遼闊,欲從這浩翰的背景資料中追尋到中國建築之根,十分困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數千年之融和,以中原漢族文化為中心,都城方面,以長安、洛陽、北京為主。簡言之,由周朝降二千餘年算起,前一千年在長安為者較久,後一千以北京為重。

北京乃數百年之帝都,遵中國四千年之大制,別具一格,與羅馬、巴黎等世界名城之名建築相較,另有一種廣擴雄偉之特色,並具濃厚之中國色彩,毫無遜色,充分表現我國文化之多彩多姿。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中正紀念堂及兩廳院透視圖撮影

兩廳院鳥瞰照片,前為國家音樂廳,後為國家戲劇院。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外觀。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國家音樂廳外觀。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國家劇院」看起來像北京故宮之太和殿,「音樂廳」 類似保和殿,均因循規律,按斗拱律尺設計而形成一種架式。太和殿是廡殿之架,保和殿為歇山之勢,但內部之長、寬、高均已按內部需求之機能而迥異矣。因中國建築各部之收放均有嚴格之規定,故做出之建築其比例相同 (但並非抄襲),而係按其規律做成後之必然結果,否則走樣,失去正統之美姿。即便西洋之古典建築,亦有嚴格之規律,以柱子為律尺,中國則以斗拱為律尺。是故中西古代建築之美,歷久不衰,百看不厭,因各具悠久文化背景之故也。

國家音樂廳屋頂之斗拱及葫蘆窗。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屋頂之旋子彩繪與退暈技法。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中國建築平面趨於均衡對稱,如人體左右對稱者。然外觀之特徵,上為金碧輝煌之彩釉屋頂,不但色彩美觀,且有保護陶土、防風雨侵蝕、及反光反熱效能。屋面按規律彎曲,不但形態優美,更有緩和雨水之效。屋脊靠簷口處設有仙人、走獸,不但增其吉祥之意,及其生動之貌,主要用以蓋住釘眼,防雨水流入。沿走獸而上,因曲線變化,脊瓦加高,乃加一稍大型之走獸,以連接之。再而上行,與主脊相交,則以更大型之龍頭連接,名為 「正吻」,正吻上有劍把,乃係一裝飾品,以求視覺平衡作用。隨時代之演進,各朝代在裝飾上,雖有小部份改動,但大方面之基本架構,仍然一貫。在記載方面,是愈後愈精,愈有規格及制度。建築外型,我們是按 「大清會典」 及 「清式營造則例」 而做者。

國家音樂廳屋頂之仙人走獸。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屋頂之正吻。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中國建築多繞以迴廊,迴廊之屋簷下斗拱及桁椽,重疊深遠,由遠望之頗有深度及空間之感。尤以中國建築,屋簷四角之角簷,更有振翅欲飛之姿,至為生動,與西方建築相較,別具動態之美。

國家音樂廳之石基。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之勾欄。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西洋之宏偉建築多以石材為主,我國建築之主要結構以用木材為多,因中國人類發源于黃河流域,黃土平原均為廣大而茂盛之森林,取材容易之故,為防風吹雨淋、蟲蛀,多塗漆以保護之。初用單色漆,經多年之演進,漆色變多,並將繪畫藝術亦漸漸加入其內。簷下之斗拱椽子有層次及深度之感,中為梁柱,均以濃烈對比色彩為之,刺激視覺,引人入勝,但因配合得宜,反收調和之效果。下有石造之台基以示穩定,同時由於屋頂高聳、翼角翹起,下部必配以相當高大之台基,方能使整體平衡,有穩固之感。石基之主要作用,係遠離泥土,以防蟲蛀。

中國牆壁變化不多,常用有歷史故事之浮雕刻於其上。門窗則種類繁多,形狀互異,諸如門扇、屏、拱等等。門窗上均有精刻,變化多端,使簡單之牆壁趨於活躍。 

國家音樂廳屋頂之山牆。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色彩為中國建築之重要特徵,試觀彩色之瓦頂、青綠之樑枋、朱紅之圓柱、白色之台基及欄杆,峙立於藍天白雲之下,其鮮明燦爛,使山水失色,其和平容與之感覺,具有獨特風格,與世不同。

中正紀念堂右側大忠門之牌樓。圖片來源:中正紀念堂

中國建築進口處常設牌樓以褒其門,以增及層次,站立其外眺視主建築,由遠而近,由小而大,形成有趣之空間感,而引人入勝。花囿之規劃在求田園之樂,自然而幽雅,一切皆以出塵脫俗為尚。至於瞻仰大道之花圃及兩旁整齊平坦之草坪,是為拱托「中正紀念堂」之挺拔及肅穆莊嚴而設計者。

國家戲劇院之大廳。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之天花藻井。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本事務所設計中國式建築,旨在去其繁複,使其精簡。室內天花、藻井均以簡化、淡化,雖無金鑲玉刻之質,但不失典雅華麗之實。大廳寬闊廣大,藻井懸於其中,龍騰鳳舞,祥瑞盈庭,四壁點綴名畫浮雕,宮燈、盆景夾襯其間,大廳氣氛寧靜古雅。

中國建築各部均有嚴格之律法,以斗拱為主,先求出屋頂之高度及曲線、飄簷、翼角等等,按建築之長、寬、高求出各細部之比例,才能顯出建築之美感。昔日有專做宮廷之師傅,歷代收徒傳授。直至宋朝李明仲著書 「營造法式」 三十六冊及民國時代之梁思成著 「清式營造則例」 一冊做為版本,詳述正殿、偏殿、圓殿 (如天壇) 及多角形之亭台樓閣之做法,以供國人參考。

目前國內之觀光及紀念建築物,仍多不捨其千年文化,以傳統方式為之,以保國粹。尤其外賓來台,必使其目光一亮,凸顯中華文化之獨特風貌,與西洋迴然不同。

現代化之中國式建築,因建築材料及技術均大有進步,設計目標應有中國傳統之華貴,而兼得現代生活之舒適,以獨特之風格,供世人欣賞,繼承中華文化,永垂不朽。

國家戲劇院內景。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音樂廳內景。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劇院」及「音樂廳」之成敗,以音響優劣為主要關鍵。此 「兩廳院」 之音響,經過世界享有盛名之各種音樂家及戲劇家來台表演後,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之音樂雜誌均有大幅刊載,英國劇院權威 CUE 雜誌竟用我國 「兩廳院」 做為正封面及背封面。

國家音樂廳牆面局部。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音響全部靠牆壁、天花及地板上之反射,不用麥克風之自然音響,不論前、後座均能聽得清晰之外,最重要之餘音 (亦稱殘響) 時間,「音樂廳」為 2 秒,「國家劇院」為 1.4 秒 (因戲劇中道白較多),使音質毫不枯澀,演唱者及聽眾均有餘音繞樑之感。

演奏廳定須有良好之隔音,不受室外噪音之干擾,才能使演奏者的功力及美好之音質充份的發揮出來。沒有良好音響的演奏廳,很多著名的演奏家不願前來演出,以免有損彼等的美譽。

在我國「兩院」未完成前,全世界名音樂家譽為音響最好之場所只有三處:Vienna, Grosser Musikvereinssaal 1890 年完成,餘音時間 (Reverbration Time) 為 2.05 秒,Amsterdam, Concertgebouw 1887 年完成,R.T.為 2.0 秒,Boston Symphony Hall 1900 年完成,R.T. 為 1.8 秒,綜觀以上均已有百年左右之歷史。現在我們 「兩廳院」 亦被列為世界音響最好之行列之中,換言之,本世紀以來,世界各國不論花費若干,做出很多之劇院及音樂廳,但尚無出我國之右者,亦未列入世界音響之最佳之林。

「中正文化中心」,時有參觀者,導遊人員最好能在演奏廳內喊叫一聲,以示餘音之美,亦可引以為榮。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效果,稍差一點便成為回音。回音是間斷者,餘音為連續者,餘音時間若比標準相差 0.4 秒左右,則不足為取矣。

 國家戲劇院座位設計及吸音地毯。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劇院」 主廳之觀眾席為 1,526 席,「音樂廳」 為 2,074 席,排列方式以前後互相交錯,以求良好之視線。牆面材質相同,唯表面角度略異。「音樂廳」 之兩側牆面,略有很淺之三角形之反射面,「國家劇院」則全為平平者。根據音響要求之故,「國家劇院」 大演奏廳內鋪地毯,為的是吸收一些音波而減短餘音。「音樂廳」用木地板,為的是增加一些反射,使餘音加長。

國家音樂廳機械式管風琴。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國家音樂廳機械式管風琴細部。圖片來源: 國家兩廳院

管風琴當初是為與交響樂合奏而設計者,將來邀請有名樂團時,可先告訴他們,以便攜管風琴家來,同時參加演奏,必可一新耳目。

國家音樂廳座椅下單腿支撐之空調出風口及木地板。圖片來源: 兩廳院

空調由椅下之單腿支撐,外有多洞之套管,空調由洞內緩緩輸出,其舒適度只到人頭上部為止,不但無噪音,且空調主機之噸位比一般節省一半以上之能源。(完)

楊卓成建築師藏書選

楊卓成建築師遺影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教育部中正紀念公園-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新建工程竣工報告」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教育部中正紀念公園-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新建工程竣工報告」 內頁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萬古常新」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萬古常新」 內頁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清式營造算例及則例」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清式營造算例及則例」 內頁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頤和園-中國皇家園林建築的傳世絕響」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頤和園-中國皇家園林建築的傳世絕響」 內頁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頤和園-中國皇家園林建築的傳世絕響」 內頁鈐 「和睦建築師事務所印」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中國古蹟建築技術史」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中國古蹟建築技術史」 內頁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中國古建築撮影集」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中國古建築撮影集」 內頁之一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中國古建築撮影集」 內頁之二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中國古建築撮影集」 內頁之三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海嶽中興圖錄」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海嶽中興圖錄」 內頁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國劇的臉譜」 封面

楊卓成建築師舊藏 「國劇的臉譜」 內頁

 

連近目次:

中國建築宗師楊卓成先生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一年七月上旬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