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扇之樂,黃天才先生遺作

近數十年,以藏扇享譽海內外,首推黃天才先生,其畢生著述多近代見聞,若論藏扇心路,賞鑑法門,僅得「藏扇之樂」一文,嘗刊於民國八十五年 (一九九六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之「扇的藝術」。文化傳承素仰識者教喻,惟今世求一識者豈易,爰轉載天才先生遺作,不啻面聆口授。藏扇風雅,庶幾奕世不墜。

策展暨編輯室

葛書徵藏趙悲盦印之印拓摺扇

扇子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少說也有三、四千年。但我們今天一般所收藏的所謂 「書畫扇」,卻並不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扇子,而是從日本、朝鮮傳來,在我國盛行不過三、四百年的摺扇。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影響力遠播,許多肇源於中國的文化藝術,如圍棋、茶道、乃至指南針等,在中國逐漸式微,卻在外國大為流行,得到發展及改進。唯有鼻煙壺及摺扇二者,是從外國傳入,卻在中國盛行,並在中國得以發揚光大,甚至青出於藍,中國製品遠較其母國製品為優良及講究。

摺扇是日本人根據蝙蝠翅膀的開閤原理而創製的,據歷史記載,早在我國北宋時代-公元十一世紀後期,即從日本、朝鮮先後傳入中國,最初只是極少量的當作賞玩禮品或貢品輸入,並未受到廣大注意;到了明朝中葉,據說由於皇帝見到貢品,感到興趣,遂發交宮廷工匠研究仿造,經中國工匠精益求精,不斷改良,使之更適用、更美觀、更輕便,而獲得人們普遍喜愛,在中國上層社會及文人藝術界中大為盛行起來。清朝中葉以後,摺扇的 「製作」 達到登峰造極的階段。製扇的質材及技術,經過不斷創新及發展,製品都多采多姿,精美絕倫。最難得的,是文人書畫家們的參與製作,將我國傳統文人雅士在紈扇 (團扇) 扇面作畫、寫字、題詩的做法,移用到精緻摺扇的扇面上來,把最初只為便利實用而設計的摺扇,發展成為一項包括多方面藝術創作的精緻藝術品,自清朝中葉以至民國三十年代的書畫名家,幾乎沒有一位不曾在摺扇上有過作畫題字的經驗的。甚至到了電風扇、冷氣機漸趨普遍的時期,上層社會人手一扇的風氣仍盛行不衰,因為摺扇發展到此一時期,其藝術價值已超過其實用價值了。

明代摺扇。圖片來源: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談到我個人在文物收藏上之所以對扇子 「情有獨鍾」,其原因,實亦非常偶然。基本上,我對中華文物最感興趣的是書畫,所以,在踏入文物收藏領域的最初幾年裡,書畫掛軸、手卷、冊頁、鏡片,都收,摺扇有字有畫,當然也是我的收藏項目。將近三十年前,公元一九六零年代末期到七零年代初期,中共 「文化大革命」 在大陸鬧得天翻地覆之際,我正于役日本,擔任臺北中央日報駐日本特派員,那段期間,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中共傾售到日本的大批中國書畫,其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摺扇,其數量之多,簡直超乎想像。記得,一九六八年春間,我陪張大千先生到九州福岡去拜會一位日本書道會會長,這位會長領著我們參觀書道的倉庫,在堆滿中國字的大庫房裡,有兩個高與人齊的大竹簍,裡面雜亂的堆集著舊摺扇,據說有兩千柄之多。另一次,東京一家專營中國書畫的畫廊通知我,他們到了一貨櫃的中國舊摺扇,門市部倉庫放了好幾箱,我趕去看,果然看到好些個高與人齊的大木箱子,每箱至少也有五、六百柄吧。

在這樣的特殊際遇下,我盡個人財力所及,陸陸續續,買進了七百多柄自己喜愛的書畫扇。

我曾一度想過,以一千柄為目標,收夠一千柄後,再陸續淘汰遞換,準此目標努力,總有一天,我將成為收藏摺扇量最多、質最精之一人。這是我不再旁鶩其他文物,而專誠在書畫摺扇上 「衝刺」 的一段期間。

一九八三年 (民國七十二年) 十一月初,當時的臺北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先生和書畫名家姚夢谷先生訪問東京,在一次聚談中,我提及我的 「千扇收藏」 計畫,何館長極力鼓勵我,並說在我千扇目標達成之時,史博館將為我舉辦一次 「千扇展」 云云。一時令我感到十分振奮。

不想,次年 (民國七十三年) 春天,何館長忽然以國際電話通知我,史博館決定在五月二十日舉行一次空前規模的 「千扇展」,全部為配有扇骨的 「成扇」,我個人的藏量不足,可以邀請其他藏扇朋友參加,共襄盛舉,國內亦有部分藏家願意提供藏品。何館長認定我是最大藏家,遂委請我代為收集,並叮嚀我不妨多邀藏扇朋友提供藏品,以選出最好的藏品參展,達到量多質精的理想。

我接受委託之後,立刻展開工作,經與幾位熟悉的收藏同好聯絡,結果大大出我意料,單是東京橫濱地區,藏有三、四百柄成扇的朋友就有四、五位,橫濱的王翔龍先生藏扇七百多柄。數量和我不相上下。所有藏扇朋友都表示樂意提供藏品展出。

我邀集了藏品較多的幾位朋友會商,為達到共襄盛舉的目的,並求選出最佳藏品參展,由我們旅居日本京、濱地區五人,每人選出自己的最佳藏品二百柄參加。我將收集展品情形電告臺北何館長,何館長並未料到收集展品如此順利,大為高興,並立即安排展品運送臺北事宜。

在籌辦過程中,臺北藏扇同好張心白牙醫師積極表示願意提供二百柄藏扇參展,適巧東京盧君的藏品保存在美國,運回不易,遂決定由張心白先生的藏品參展。

五月二十日,千扇大展揭幕,史博館國家畫廊四壁沿牆玻璃櫃中一片扇海,盛況空前,轟動一時。

黃天才先生與其珍藏鍾馗摺扇合影

這一次大展,非常成功,史博館給了我一面獎狀。祇是,由於協助辦理此次大展所獲的心得,卻讓我全盤修改了我的藏扇計畫。

首先,我決定把原訂的 「千扇收藏」 計畫放棄了。在當時環境下,藏扇數量的多少,實在毫無意義。任何人,只要有足夠財力,一舉手間,就可成為 「千扇」 主人了。至於藏扇的 「質」,見仁見智,好壞並無標準,即以此次 「千扇展」 為例,五位藏扇名家,各選兩百柄 「精品」 參展,雜亂的掛在一起,熱鬧有餘,卻毫無秩序,毫無系統,參觀的人群根本不知道這次展覽的意義何在,對於近四百年來在我們人文生活中佔有一席重要地位的所謂「扇子文化」,仍然是一無所知。

於是,我做了另一個重要決定:今後選收扇子,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漫無目標的「亂收」。至少,應把握住 「扇子文化」 或 「扇子藝術」 的幾個重要特點作為選件的標準:

第一、「成扇」 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品,它不同於一幅字、一幅畫;也不同於已經從扇骨上撤卸下來裱裝而成的鏡片。所謂 「成扇」,是仍然裝在扇骨上的扇子,一柄完美的成扇,它的扇骨必有可觀之處,或為質材特別,或為做工講究,或為扇骨上的雕刻精美。收藏成扇卻忽略了扇骨藝術的欣賞,那是一項大缺失。

明代周之冕繪山梁飛雉圖摺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第二、摺扇在中國流行,僅僅是明朝中葉以後的事,迄今不過四百來年。 (其實,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生活水準提高,電風扇、冷氣機日漸普遍,近五十年來已很少人用扇子了。摺扇之流行,前後不過三百多年。) 但現在留下來的扇子仍然如此之多,可以想見扇子之深入我們社會日常生活,人手一扇都不足以形容其盛行之程度。因此,扇子上面的書畫,不一定是書畫家的作品,有人因為身分特殊或情況特殊而寫扇畫扇贈人的,這類扇子上的書畫,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在藝術欣賞。因此,這類扇子,我們似乎不能因其藝術價值不高而捨棄。

第三、為了區分扇子的不同內容、不同背景與不同功能,我計畫將扇子分類收集及保存,也就是為 「扇子文化」 建立一套收藏系統。於是,有了 「專題藏扇」 的設計。

基於上面所提及的扇子在藝術結構上的幾個特點,我開始整理自己所藏的扇子。

我以自己的七百多柄扇子為基礎,分成十多類。接著,就淘汰了將近一半的內容重複或不夠精彩突出的藏品。

我的分類,基本上是以扇面上的書畫 「內容」 為標準,如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等等,但卻遭遇了幾個幾乎無法克服的 「例外」,給我帶來很大困擾,最後也祗好 「變通」 處理了。

沈尹默先生遺影

沈尹默行草摺扇

第一個 「例外」 是:所有書畫摺扇,幾乎千篇一律,一面書法,一面繪畫,因此,每一柄扇子,在分類上都會遭遇這個困擾,究竟應該以繪畫為準,還是以書法為準。對此,我祗能作 「變通」 處理:凡是書法面的作品非常突出 (如以章草書法馳名的沈寐叟臨毛公鼎銘文等),或是非常罕見的作品 (如康有為非常不喜歡寫扇子,他在上海的鬻書潤例中,甚至寫明 「扇面不書」 的),或是書法家名氣特別大者 (如譚延闓、于右任、沈尹默等),當然是 「書法優先」,列入 「書法類」。一般均以繪畫內容為分類標準。可是,如果遇上書家、畫家的作品內容及個人名氣均旗鼓相當時 (偏偏所有書畫摺扇的書家、畫家大多是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這本是書畫扇的製作要件之一),如「南張 (大千) 北溥 (心畬)」合作一柄書畫扇,分類時就難了。顧此失彼是難免的。

第二個 「例外」 是:若干扇子,或因製作時間非常突出,如明朝扇及清朝初期 (乾隆、嘉慶) 的成扇等,或因書畫作者身分比較特殊,如京劇名伶梅蘭芳等所作的梨園扇等,祗好從書畫類中剔出,另列為 「明朝扇」、「清朝扇」 或 「梨園扇」 等。

金西厓先生遺影

金西厓刻箑。圖片來源:「竹人漫錄」,郭海先生編著

第三個 「例外」 是:為突現成扇的特色,我對於扇骨特別重視,我所藏的扇子,扇骨都不差。但我另有將近二十柄扇子,扇面書畫都很普通,但扇骨卻很美或很特別,於是,在我的分類項目中,有 「精緻扇骨類」。這二十多柄因扇骨而獲選入藏的扇子,有的是質材特別,有的是雕刻精美,有的是製作工藝技術高明,看了這些扇骨,人們自會相信摺扇扇骨本身也可成為一件藝術品的,並不一定要靠扇面上書畫才有藝術身價。

除了上述三項 「例外」 情況之外,還有不少小例外,我將在後面列舉我的專題藏扇項目時再分別談及。

本來,將摺扇分類收藏是一件麻煩事,可是,如果像以往及當前一般收藏同好的作法,只收藏名家所寫所畫的扇子、或是只收藏自己喜愛的扇子,結果,必然會遺漏掉扇子藝術的許多精彩部分。我無意 「奢求」 所有收藏扇子的同好都要作 「全面收藏」,但是,我覺得,每一世代,至少應該有一兩位保存摺扇文化全貌的收藏家,庶幾可以讓這一項曾在中國歷史某一時段的國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一種文化,能留傳下來。

以下,我將簡單的分項介紹我所收藏扇子專題的內容。

明朝扇

明朝成扇不多見,畢竟明朝距今已三、四百年。明扇我祗有一柄,是明末書畫名家王建章在崇禎五年 (一六三二年) 畫的,金扇面,兩面都是畫的水墨山水。此扇原為京劇名伶梅蘭芳的秘書許姬傳先生所藏。十七、八年前,大陸 「文化大革命」 波平息不久後,東京的一位華僑朋友回北京探親,許老先生輾轉託人,請這位華僑將此扇帶到東京售讓,才由我買下。剛入手時,扇面斷裂成三折,經我送請日本裱裝名匠目黑三次 (黃鶴堂主人) 精心修整後才恢復舊觀。

明宣宗朱瞻基遺像

明代宣宗御筆花鳥摺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扇扇骨,質材為上等水磨竹,素面無雕刻,做工精緻,古樸可喜。尤以年代已三百六十多年,歲月磨礪,竹面平滑無比,光鑑照人,倍增古意。

明代董香光 (其昌) 繪山水摺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朝扇

清代中葉以後,摺扇風行最盛,所以存世數量亦多。尤以晚清,書畫名家輩出,加以年代較近,晚清成扇精美完整者傳世不少。

我之所謂「清朝扇」,係指其書畫作者在民國建元以前 (公元一九一二年) 即已去世者。所謂 「滿清遺老」(民國建國以後仍活存於世的清朝官員書畫家) 如沈曾植 (寐叟)、李瑞清 (清道人)、曾熙 (農髯) 等,其作品均未列入清朝扇。

清石濤上人遺像

清代石濤繪水仙摺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我所收藏的二十多柄清朝扇,最難得的是兩柄乾隆時代的扇子,一為潘恭壽、王文治的書畫扇。「潘畫王題」向為收藏界所珍視,合作於一柄摺扇上,當然至為難得。(此扇我是在前年-一九九四年-張學良少帥 「定遠齋」 文物拍賣會上標購而得。) 另一扇為奚岡於乾隆五十四年 (一七八九年) 的作品,書畫均為奚岡所作。

清代王夢樓 (文治) 行書,潘蓮巢 (恭壽) 繪山水摺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代書畫扇的一個特色,是書畫作者並不一定是書畫專家,皇室中人 (甚至皇帝本人) 及王公大臣常常以自作書畫扇賞賜屬下或致贈友好同僚者,此類 「扇以人貴」 的作品,自亦有其歷史意義及價值。我藏有慈禧太后作於光緒十九年 (一八九三年) 的精緻成扇一柄,淡雅的紫藤花卉,題識 「綵綴雕檐」,署欵 「光緒癸已孟夏中浣御筆」,鈐有 「慈禧皇太后之寶」 印,另一面是擅作館閣體書法的名翰林張百熙的楷書。此扇作於光緒癸已,適為甲午戰爭之前一年,慈禧五十九歲,心緒佳勝,正準備迎接次年之花甲大慶也。

此外,此類 「扇以人貴」 的扇子中,如曾國荃 (曾國藩的九弟) 的扇面書法、彭玉麟的彩色牡丹等,都是不多見的珍品。至於貴為 「狀元宰相」,又是皇帝老師的翁同龢的書畫扇,倒不一定是因為他身為高官而受重視,翁的書法亦有甚高的藝術評價。

清翁文恭公 (同龢) 遺像

清代翁文恭公 (同龢) 行書摺扇

在清朝扇中,狀元扇通常是受人注意的項目之一。滿清皇祚二六七年 (一六四四至一九一一),一共出了一百一十四位狀元,在科舉時代,狀元是「大魁天下」的最高榮譽,飽讀詩書,書法亦有一定水準。因此,我曾一度致力於狀元書畫扇的集藏,可是,努力了十多年,成果並不理想,一因狀元扇留傳下來的並不多,(據說,六、七十年前,上海名收藏家吳湖帆亦曾致力於狀元扇的集藏,多年努力結果,亦不過收到七十多柄而已。) 另一原因是清朝一百多位狀元中,除了晚清翁同龢、張之萬、陸潤祥、張謇、劉春霖等十數人之外,其餘多數的知名度都不高,書畫亦不見出色,並不值得大力去收集。我藏有洪鈞書扇一柄,洪鈞亦為晚清名狀元之一,但當今社會上幾乎無人知道洪鈞是何許人,直到年前臺北某電視台播映賽金花的連續劇,我向人介紹洪鈞的書法扇時,必須說明 「這就是賽金花的先生-洪狀元呀!」 大家才爭著來看洪鈞的書法。洪狀元竟然要靠賽金花的 「提攜」 才能留名於世,這哪裡是當年豪門高官們所能想像的呢!

清朝因為摺扇盛行,所以扇骨的質材及製作工藝均極講究,質材如竹、木、牙 (象牙)、漆以及玳瑁等,應有盡有,多采多姿。扇骨雕刻,亦倍見精彩,專刻扇骨的名家輩出。最難得的,是許多善於治印的篆刻名家,因時尚所趨,亦常刻扇骨。我藏有楊澥 (石公)、陳鴻壽、趙次閑、徐三庚、吳大澂等名篆刻家所刻扇骨多柄。另一柄是鄭板橋在扇骨上作書畫,一邊是竹幹兩支,零零落落三、五片竹葉,一邊題詩:一兩三支竹竿,四五六片竹葉,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疊疊。署欵 「板橋道人鄭夑寫」,刻鈐 「板橋」 印。書畫均極精彩,刻工亦非凡品。顯然出諸名手,唯無刻竹者款印。據史籍載,鄭板橋和刻竹名家潘西鳳常常合作扇骨。此骨當亦有可能為鄭、潘合作產品,如能獲得名家鑒賞證實,則真是一件稀有的藝術品了。

書法扇

我的藏扇專題分類中,書法是一個重要項目。這是因為書法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值得特別重視,另一原因是書畫摺扇照例為一面繪畫,一面書法,我藏扇近三百柄,這就是近三百件書法扇面,這麼多的書法作品,自然不乏名家佳作。

清吳讓之先生遺像

清代吳讓之行書摺扇

由於重視書法,所以,我在藏扇分類時,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 「書法優先」。 一柄成扇,書法這一面,如果為名家所作,或是書法具有某方面代表性或特色者,則不管其另一面畫作為山水、為花卉、人物、我均將之歸入 「書法類」。因此,我所藏扇的書法,從晚清而民初 (民國初年),而當代;無論是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無論是甲骨、石鼓、鐘鼎、章草、瘦金多類書法,大體上,是相當齊全的。

吳昌碩先生遺影

吳昌碩篆書摺扇

同時,在各體各類書法中,我儘可能收集具代表性的書家的作品,如吳讓之、吳大澂的大小篆;俞曲園的隸書;陳寶琛、林長民的小楷;何紹基、鄭孝胥的行書;于右任的標準草書、溥心畬的懷素狂草等等。又如董作賓的甲骨、吳昌碩的石鼓、羅振玉的鐘鼎、沈寐叟的章草、于非闇及莊嚴的瘦金,都是各具專長的作品。此外,當代海峽兩岸書家如沈尹默、白蕉、鄧散木、啓功、王壯為、李嘉有以及月前逝世的江兆申,也都有作品在我的藏扇之中。

于右任院長遺影

于右任行書摺扇

山水、花鳥、人物類

書畫成扇上的畫作內容,大抵不會超出這三大範疇,其中又以山水為最多。一般藏扇同好在藏品分類上,也大多分為這三大類。可是,我因另有分類標準,如明扇、清朝扇、書法扇等,這就把山水、花鳥扇面 「分」 去不少;鍾馗一類又把人物扇面幾乎全部提走。餘下來的山水、花鳥、人物扇面,就幾乎難以成軍了,加以,幾位大名家如張大千、溥心畬、黃賓虹、吳湖帆、齊白石等,我藏有他們每人的畫扇,都在三柄以上,而他們每人在他們各自的扇面上,有的畫山水,有的畫花鳥或人物,有的寫書法,如果按內容分類,就得把同一位畫家的作品,分成兩三類歸檔,實在也不適當。於是,對這幾位畫扇較多的大名家,我祗好給他們各自設立「專戶」。 如此一來,我的藏扇分類中,山水、花鳥兩項,尚可勉強保持,至於人物一項,就只好付之闕如了。

溥心畬先生遺影

溥心畬繪山水摺扇

吳湖帆先生遺像

吳湖帆繪蓮摺扇

張大千先生遺影

張大千繪高士圖摺扇

鍾馗扇

這是我 「專題藏扇」 的一個重要特色,卻也是我在收藏上頗受挫折的一個專題。目前我收有鍾馗扇三十多柄,其中也不乏名家精彩作品,如清朝的任薰、任伯年;當代的唐雲、吳青霞、黃君璧,與現代的林玉山、鄭善禧等。可是,以畫鍾馗出名的大師級畫家如徐悲鴻、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等人的鍾馗扇子,卻都沒有,這使我遭受很大的挫折感。我收集鍾馗扇已十多年,說也奇怪,上述幾位大師的鍾馗扇從未給過我收藏機會。看來,人謂收藏文物要看機運與緣分,此話似乎不假。

徐悲鴻先生遺影

徐悲鴻繪鍾馗摺扇

梨園扇

這也是我 「專題藏扇」 的特色之一,卻也是我收集得比較滿意的一個項目。

所謂 「梨園」,就是京劇界或平劇界。因此,「梨園扇」也被稱為 「名伶扇」。

早期的京劇名伶,幼年時也許讀書不多,但成名之後,大多在一些名人雅士的督導調教下,加緊 「惡補」 讀書、習字、學畫,當時社會風尚如此,「名角兒」 不通筆墨是 「紅」 不久的。所以,北洋政府時代 (民國初年到民國十六、七年北伐統一之前) 的北京城裡,梨園扇十分流行。

王瑤卿先生遺影

王瑤卿繪梅摺扇

梨園扇,我開始收藏得很早。距今將近三十年前,中共 「文化大革命」 在大陸鬧得如火如荼之際,由中共紅衛兵到處抄家劫舍沒收而來的中華文物,被大批賣到日本,當時,我正于役東京,在日本骨董市場上看到居然有梅蘭芳、程硯秋等寫寫畫畫的舊扇在賣,大為好奇,遂開始收集。陸陸續續,收進不少,最多時似乎有過五、六十柄。其後,經過一再挑選淘汰,精益求精,現在有二十多柄。

馬連良先生遺影

馬連良繪梅摺扇

藏品中,我最為得意的,是一套「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的書畫扇。其實,「四大名旦」 的書畫並不希罕,他們 「四旦」 同在一柄摺扇上或書或畫的扇子我也曾有過,後來卻交換給別人了。

我最後留下的 「四大名旦」 摺扇,是四人各人一柄,或書或畫,但反面的書畫,一定也是和 「四大名旦」 享有同樣盛名的伶人,同時,反面的伶人不能雷同,一定也是四個人。因此,我這一系列四柄摺扇,正確名號是 「四大名旦、八大名角扇群」。四扇陣容是:

梅蘭芳畫菊-時慧寶書法
程硯秋書法-俞振飛枇杷
尚小雲花鳥-余叔岩書法
荀慧生山水-言菊朋書法

梅蘭芳先生遺影

梅蘭芳繪菊摺扇

程硯秋先生遺影

程硯秋楷書摺扇

尚小雲先生遺影

尚小雲花鳥摺扇

荀慧生先生遺影

荀慧生繪山水摺扇

上列四扇,我費了幾乎十年功夫才湊齊。荀慧生的一柄最後遇到,卻是在一位收藏梨園書畫的同好手中,他堅決不肯割愛,後來是我 「忍痛」 拿出我藏的 「四旦一扇」 那柄扇子,才交換成功的。

其實,我現有的二十多柄梨園扇,每一柄都是兩側扇面書畫都是關係密切的名伶,如王瑤卿、王鳳卿兄弟,姜妙香、譚富英翁婿等。最難得的一柄是言慧珠、吳素秋兩位美艷坤伶的合作扇。四十多年前,兩妹同時以色藝雙絕紅遍大江南北,其後,言慧珠在 「文化大革命」 中被逼自殺身死,吳素秋勉強熬過浩劫,兩年前,在北京再度結婚。我所藏的二十多柄梨園扇,書畫作者共有將近五十位名伶,多已去世,吳素秋似乎是碩果僅存的一人了。

言慧珠女士遺影

藝文扇

此一專題,名稱並不十分適切,卻是我個人所「偏愛」的一個專題。此專題內的書畫作者,並非專業書畫家,其作品在技藝上可能不及專業水準,但高雅脫俗,富文人氣息,此點似又為專業書畫家所不能及,此類藏品中之較突出者,有周作人書法扇、陸小曼 (徐志摩夫人) 書畫扇,吳梅 (詞曲大家) 書法扇、臺靜農書畫扇、陳蝶衣 (電影歌曲作家) 書法扇等。年前曾有僑居加拿大的某君持來胡適之先生書法扇一柄求售,我一見大喜,亟欲收購,惟某君索價奇昂,說曾有人出價兩萬美金他仍不願放手,我祗好知難而退了。

臺靜農先生遺影

臺靜農繪梅摺扇

古印原鈐扇

這是我三年前才新增加的一個專題,經我方多探求,竟有了十三、四柄的豐碩成果,十分令我意外。

三年多前,我在台北一家骨董店中,無意間看到兩柄摺扇,扇面上都是鈐的印章,其中一方印引起我的注意,就是一向被認為是漢代趙飛燕佩印的一方古印。此印大有來歷,明朝大收藏家項墨林、清朝書法家何紹基都曾收藏過,後來歸清末大收藏家陳介祺所有,歷代收藏家對此印均寶貴異常,不肯輕意示人。據說,在陳介祺收藏期間,每借鈐一印,須銀十兩,可見此印之珍貴。(此印印面釋文,一向均釋為「緁紓妾趙」,遂斷定為趙飛燕佩印;但是,入民國後,經名篆刻家方介堪細加辨識,發現以往誤釋,正確釋文是 「緁紓妾娋」,與趙飛燕並不相干也。) 那天,我細看扇面上的印文,顯然是原鈐, (就是從原印直接鈐蓋下來者,並不像一般印譜上從輾轉翻印而得。) 我再看扇面末端那一方署款印,竟然是 「萬印樓主」,那正是此方古印最後的收藏者陳介祺的堂號印呀! 則扇面上所鈐的印章,一定全是陳介祺的名貴收藏了。

清代陳介祺輯 「簠齋藏古玉印譜」 封面

清代陳介祺輯 「簠齋藏古玉印譜」 序

清代陳介祺輯 「簠齋藏古玉印譜」 內頁

陳介祺藏古印印蛻摺扇

我再細閱另一柄摺扇,亦非等閒文物,扇面上鈐蓋的竟是西泠八家的刻印,每人一印,連同前一印的邊款也都搨拓出來,貼在扇面上,我仔細查看鈐印者的名章,發現竟是浙江平湖以收藏古印聞名的葛昌楹。我喜出望外,立刻把兩扇都買了下來。

葛書徵先生遺影

葛書徵藏清名家印之印拓摺扇

收進這兩柄原鈐古印扇後不久,我又有機會收到以集藏漢印著名的前清翰林陳漢第藏品的原鈐印扇。我遂以此三扇為基礎,增設 「原鈐印扇」 新專題。

陳伏盧 (漢弟) 藏古印印蛻摺扇

說來幾乎難以相信,在我決定增設此一事題之後,兩年多的時間內,我竟然有幸陸續收進來將近十柄印扇,其中包括趙次閑、吳讓之、鄧散木、白蕉等人的印作原鈴。尤為難得的,是去年得知一位收藏家收有張大千早年所刻印章十方,經我懇商借鈐,承蒙慨允,我又轉請篆刻家陳宏勉兄代為鈐拓印面及邊款,製成印扇一柄,充實了我的原鈐印章扇專題。

精緻扇骨扇

此一專題的主旨,在凸現扇骨之美。前文說過,成扇的藝術,可從三方面去欣賞:一是扇面繪畫之美,二是扇面書法之美,三是扇骨之美。本文前面所述各專題,都是以扇面上的書畫為主者,扇骨居於次要地位。換句話說,前述各專題的扇子,雖然其中不乏精美扇骨,但是,書畫與扇骨相互較量之下,書畫之美佔先,扇骨只是陪襯。本專題內的扇子卻不同,與本文前述各專題扇子的情形相反。本專題內各扇,都是以扇骨之美為主,扇面書畫倒是居於次要地位的。

陳澹如先生遺影。圖片來源:「竹人漫錄」,郭海先生編著

陳澹如刻箑。圖片來源:「竹人漫錄」,郭海先生編著

本專題內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是一柄由上海刻竹名家李祖韓刻骨的成扇。

李祖韓在一柄竹骨成扇的兩邊大骨上,以陽文縮刻西周共王時代曶 (舀) 鼎的全部銘文。此項刻工之難點有三:一是以陽文刻製,難度自較陰文高出多少倍;二是銘文全文約五百字,每字祗有米尖大小;三是 「縮刻」 原鐘鼎文,也就是字體完全摹仿原銘文,並非自己的書法。

此骨刻製於一九三一年 (民間二十年辛未),刻竣之時,轟動上海藝壇。扇骨經交由上海 「古香室」 扇莊配裝扇面之後,著名金石書法家羅振玉即在扇面上臨摹了一段曶鼎銘文,並加題識:「左庵 (李祖韓) 先生刻竹為當代巨擘,近以所刻曶鼎全文扇骨拓本見示,精細如毫髮,與原文不爽,洵神工也。辛未之夏,為節臨曶鼎文以誌佩仰耳。」

李祖韓先生遺影。圖片來源:「竹人漫錄」,郭海先生編著

丁益珺仿褚禮堂 (德彞)「左盦鍥簡圖」。圖片來源:「竹人漫錄」,郭海先生編著

扇面另側,則由也是金石書畫家、並精研竹刻的褚德彞繪製了一幅 「左盦鍥簡圖」,並予題識說:「左盦道兄以曶鼎文縮刻於扇邊出示,與原拓本較之,不差苗髮,刀法精妙。…… 為繪此圖,以識古歡,並將尊名補入拙著竹人續綠也。」(褚德彞著有一本專記刻竹名家的「竹人續錄」。)

此扇雖然有書有畫,但書畫均是為推崇扇骨之精妙刻工而作。這是以扇骨為欣賞中心的極為少見的一柄成扇,是我此一專題的一件代表藏品。其他還有象牙雕刻名家沈筱莊的毫芒雕刻扇骨,刻竹名家金西厓的湘妃竹巧雕扇骨等等,雖然都是書畫成扇,卻都是扇骨重於扇面書畫的。

溥雪齋先生遺影

溥心畬暨溥雪齋合璧摺扇

其他還有集錦扇、大小型扇等等,因為藏件不多,還未正式列為專題。

上述的這樣 「專題」 分類,不成熟,更不理想。我祗是暫時採用,以便於收藏及保管我的藏品,我會慢慢的再求改進。也許有一天我能想到更好的管理體系時,目前這整套方式都推翻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本文主旨,在介紹我對扇子藝術的一些理念,以及我個人在收藏成扇上的一點經驗與心得。我提倡 「專題藏扇」,用意是想把扇子文化的全貌保存下來,並留傳下去。在電風扇、冷氣機已非常普遍的今天,摺扇已逐漸成為 「稀有動物」,如果再無人加以刻意維護,不出十年八載,摺扇就步上遠古恐龍的後塵,消失於人世間了。

黃天才先生與張大千先生於臺北合影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七月中旬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