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宋美齡女士抗戰期間訪美一篇最長演講,陳崙先生與蔣得聆小姐編纂

媒體

蔣宋美齡女士逝於民國九十二年 (二零零三年) 十月二十三日,瞬間二十寒暑,而世事迭變未歇。憶民國七十五年 (一九八六年) 蔣夫人於國立中正紀念堂主持 「蔣公百年誕辰紀念大會」,致辭云:「讓中華兒女們踵武前賢,完成 『我將再起』 的偉大事業」。 風雨如晦,「我將再起」 洵晨鐘暮鼓。敝館欣奉陳崙先生與蔣得聆小姐編纂 「蔣宋美齡女士抗戰期間訪美一篇最長演講」 文、蔣夫人講辭全文暨塵封已久之演講紀錄片,企勉四海矢志 「我將再起」。

策展暨編輯室

民國三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四月四日蔣夫人於荷李活露天廣場致辭風采。 圖片來源:戴銳律師

蔣宋美齡女士為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妻室,畢生佐夫於側,垂勛黨國。蔣夫人精諳西方文化暨語言,固能張拓國威於五洲,周旋列強元首政要,旨爭中國利益。民族生死一線之際,以辭語激勵凝固天下意志,更籌創中國未有之空軍,世譽中國空軍之母。戰亂中播殖母愛及孤兒弱小,為現代女性楷模,對攀升女性地位,轉移社會風氣,首屈一人。大陸淪共,呼籲美國朝野支持自由中國,連繫美國反共親華勢力,影響美國對中華民國政策幾三十年。論其志業,一言蔽之,肇建自由民主之現代中國。今值蔣夫人逝世二十週年,四海未澄,其行誼尤足啟迪來者。

蔣宋美齡女士生於光緒二十四年,西曆一八九八年三月四日,歿於民國九十二年 (二零零三年) 十月二十三日。原籍廣東文昌縣,生上海。父字耀如,名嘉樹,基督教牧師,革命元老。姊靄齡、慶齡,兄子文,弟子良、子安。光緒三十四年 (一九零八年),年十一,移居美國。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 入喬治亞州威斯爾安大學 (Wesleyan College),民國二年 (一九一三年) 入麻州威斯爾大學 (Wellesley College)。民國六年 (一九一七年) 返國,民國十六年 (一九二七年) 十二月與先總統 蔣介石先生結縭。

民國二十五年 (一九三六年) 二月八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授蔣夫人航空委員會秘書長任命狀。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民國二十三年 (一九三四年) 春輔助 蔣公推動新生活運動,民國二十五年 (一九三六年) 二月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旋又任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工作指導委員會指導長,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劫持 蔣公於西安,蔣夫人智解事變險叵。民國二十六年 (一九三七年) 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抗戰爆發。同年八月蔣夫人任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主任委員,翌年三月任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戰時兒童保育會理事長。

民國三十一年 (一九四二年) 二月,偕 蔣公訪問印度,尤伸展其外交長才,同年任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榮譽司令,十一月赴美就醫。民國三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應美國羅斯福總統邀請,二月十八日蒞臨美國國會參議院暨眾議院致辭,陳述中美友誼暨中華民國抗戰信念。蔣夫人之國會致辭,固吾國外交大事,對美國言,蔣夫人亦首位向兩議院致辭之女性。蔣夫人離華盛頓後,相繼訪問紐約、波市頓、芝加哥、三藩市、羅省。六月十六日,又蒞臨加拿大國會致辭,六月下旬,途經華盛頓、波市頓、紐約,七月初返抵陪都重慶。同年十一月,偕 蔣公出席開羅會議,不僅悉心翻譯 蔣公意旨,亦身兼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職,位居重要智囊,為表彰其貢獻,返國授一等卿雲勳章。民國三十四年 (一九四五年) 任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

民國三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三月蔣夫人訪問紐約留影。圖片來源:戴銳律師

民國三十七年 (一九四八年) 十一月,大陸情勢逆轉,蔣夫人赴美爭取援助。事敗,民國三十九年 (一九五零年) 一月抵臺北,任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主任委員,後易名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創華興育幼院。民國四十六年 (一九五七年) 任中國防癆協會主任委員,翌年,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會長,民國五十六年 (一九六七年) 任輔仁大學名譽董事長。中樞遷臺後,蔣夫人運籌其外交才略,連繫固結支持自由中國之美國友人,仗力影響美國對華政策。論者云美國友人 (又稱中國遊說團) 延擱中美斷交近三十年,蔣夫人居功匪淺。

蔣公逝於民國六十四年 (一九七五年) 四月五日,同年九月蔣夫人移居美國。民國七十年 (一九八一年),乃姊宋慶齡歿於大陸,中共嘗邀出席喪禮,蔣夫人斷然拒絕。

一九六七年六月十八日中共為批鬥廖承志特印行 「批廖戰報」

翌年七月,中共 「統戰部長」 廖承志致信蔣經國總統,呼籲和談。蔣夫人發表 「給廖承志公開信」,其中數段云:

「再者在所謂 『文化大革命』 鬪臭、鬪垮時期,聞世姪亦被列入鬪爭對象,虎口餘生,亦云不幸之大幸,世姪或正以此認為聊可自慰。

日本 『讀賣新聞』 數年前報導,中共中央下令對全國二十九省市,進行歸納,總結出一 『正式』 統計數字,由一九六六年開始,到一九七六年之內,被迫害而死者有二千萬人,波及遭殃者至六億人。雲南省、內蒙古等地,有七十二萬七千名幹部遭到迫害,其中三萬四千人被害致死。

『北京日報』 亦曾報導,北京市政府人員在 『文革』 中,就有一萬二千人被殺,共黨高層人物,如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人,均以充軍及飢餓方式迫死,彼等如九泉有知,對大量幹部自相殘殺,豆箕相煎之手段,不知將作何想法? ……

世姪在萬籟俱寂時,諒亦曾自忖一生,波劫重重,在抗戰前後,若非先總統懷仁念舊,則世姪何能脫囹圄之厄,生命之憂,致尚冀三次合作,豈非夢囈?又豈不明黃台之瓜不堪三摘之至理耶?

此時大陸山頭主義更為猖獗,貪污普遍,賄賂公行特權階級包庇徇私,萋萋疊聞,『走後門』 之為,也甡甡皆是,禍在蕭牆,是不待言,敏若世姪,抑有思及終生為蟒螫所利用,隨時領導一更,政策亦變,旦夕為危,終將不免否?過去毛酋秉權,一日數驚,鬥爭侮辱,酷刑處死,任其擺佈,人權尊嚴,悉數蕩然,……回頭是岸,願捫心自問。」

民國七十三年 (一九八四年) 四月二十三日,臺灣大專校報 「華夏導報」 刊載蔣夫人 「致鄧穎超公開函」 全文

民國七十三年 (一九八四年) 二月,蔣夫人復有 「致鄧穎超公開函」,鄧穎超即周恩來妻,其中數段云:

「數年前四人幫倒垮前後,聞先生幾遭險厄,甚至受怵受逼,將至自殉邊緣,幸卒無恙,論先生在共黨中之黨齡如此資深,尚時陷於朝不保夕之境地,令人惻然不已,……

洎聞先生所言,謂中國共產黨人是 「言必信,行必果」,此乃指所謂 「文化大革命」 對同胞之信諾耶?抑指先生幾遭不幸而言耶?據所聞知,大陸人民名 『共產黨』 為 『破產黨』- 即家破人亡之謂也。故對共產黨之言行,大陸稚子亦已不予置信。齡近聞由大陸探親返回自由世界者云,其親戚竊告:『臺灣人民固然反共,但更反共者,乃大陸手無武器億萬遭殃之人民也』。並僉認為臺灣為自由之燈塔,未來脫離苦海復甦之唯一希望與力量,…… 近三十餘年來,共黨政權已早知無法再可侵蝕金馬臺澎之復興基地,乃重襲統戰故技,以惡言毀謗為張本,或以蜜語騙詐為武器,企達成 『三度合作』。殊不知第一次我 總理寬大容共,遂使原不過五十餘人之共產黨徒,經中國國民黨襁褓鞠育後造成騷擾動亂,凡十四年。及再次容共,乃當中日戰爭國家存亡關頭,先總裁不究既往,誠恕相待,原望其回心轉意,以抵禦外侮為重,豈知共黨以怨報德,趁火打劫,鑄成大陸之沉淪,二次慘痛,殷鑑昭昭,一而再之為已甚,其可三乎?

先生高壽已登耄耋,當已無所恐懼,若言出肺腑,則請規勸大陸迷途諸君,「學習 中山先生之榜樣」,再次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復使大陸民眾,猶如臺灣同胞,享有安寧、富裕、康樂、有希望、有前途之生活,不然,則將如李自成、張邦昌及跪於杭州岳墳前之秦檜夫婦鐵人,永受萬世唾罵。須知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邯鄲學步,猶未晚焉。維希三思之。」

民國七十五年 (一九八六年) 十月三十一日,蔣夫人於 「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大會」 致辭

民國七十五年 (一九八六年) 十月三十一日,蔣夫人主持在臺北中正紀念堂舉行之 「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大會」,致詞云:

「這使我想起政府播遷來臺之初, 先總統始有悉心建設臺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機緣。記得 先總統說過:

『我們建設臺灣,是要以臺灣作為反共基地來建設,作為一個遠東反共中心堡壘來建設。建設臺灣的目的,乃在於全國,在於亞洲,在於全世界人類;其空間的範圍,固不限於臺灣,時間的範圍,也不限於目前。』……

『我將再起』 這一信心所發揮的力量,已經支持中華民族自有史以來全面抗拒頑強外侮獲得了最後勝利歷史里程碑,今日也必定仍然是我們反共復國大業所依恃的力量湧泉,並仍然是我們堅信終將成功的基本因素。在反共奮鬥的道路上,大家誠然經歷了不少挫敗和恥辱,但任何人不能否認,中華民國擁有的道德與實質的巨大力量,豈能被妖氣奸宄長時期遮蓋?這就是中華民族真正復興的象徵及預兆。

先總統一生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安樂,而嘔心瀝血,凡我同志同胞本著愛國心願盡力以赴,再造中華,使 國父與 先總統的精神,伴隨三民主義的光輝,永垂不朽,讓中華兒女們踵武前賢,完成 『我將再起』 的偉大事業必感到光榮。美齡本此一貫的愛國純誠與信心,願與我全體同胞誓相勗勉,躡著先烈的榜樣一齊向勝利和成功的道路上邁進。」

民國八十四年 (一九九五年) 七月二十六日,蔣夫人應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杜爾及參議員賽蒙代表共和黨與民主黨邀請,出席致敬酒會,時年九十七矣。蔣夫人文辭宏富,民國四十五年 (一九五六年) 有 「蔣夫人言論彙編」、民國四十八年 (一九五九年) 有 「蔣夫人言論彙編續編」,民國六十六年 (一九七七年) 有 「蔣夫人言論集」,民國一百零四年 (二零一五年) 有「宋美齡文集五卷」。

民國三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二月十八日,蔣夫人於美國國會參議院暨眾議院致辭,其兩篇原文後於四月出版成書。書名 「蔣夫人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致辭原文」。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蔣夫人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致辭原文」 扉頁。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蔣夫人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致辭原文」 內頁刊眾議院演講原文。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蔣夫人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致辭原文」 內頁刊參議院演講原文。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蔣夫人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致辭原文」 內頁刊出版年月。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溯民國三十一年 (一九四二年) 抗戰第五年,蔣夫人痼疾峻重,十一月中旬赴美就醫。二十七日抵紐約,入長老會醫院治療,翌年二月出院。美國總統羅斯福伉儷邀蔣夫人寓海德公園私邸六日,二月十八日蒞臨華盛頓國會參議院暨眾議院演講。眾議院演講全長約二十一分鐘,經電台廣播,聽眾不可勝計。眾議院演講固為針對美國政界影響深遠之演講,而四月四日羅省荷李活露天廣場演講長達四十分鐘,為一九四三年訪美最長之演講,堪稱針對美國文化界影響深遠之演講。

「美洲國民日報」 編製之 「蔣夫人遊美紀念冊」 封面

「美洲國民日報」 編製之 「蔣夫人遊美紀念冊」 內頁

民國三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蔣夫人先後訪問美國六大城市,始自華盛頓,終於羅省。三月一日自華盛頓抵紐約,作正式訪問。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蔣夫人於美國國會致辭留影。圖片來源:戴銳律師

三月六日抵波士頓,翌日返母校威斯爾大學致辭。

一九四三年三月七日蔣夫人訪母校威斯爾大學留影。圖片來源:戴銳律師

三月九日返紐約,三月十九日自紐約抵芝加哥。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蔣夫人抵芝加哥中國城禮堂留影。圖片來源:戴銳律師

三月二十五日自芝加哥抵三藩市。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晚,三藩市與西商會歡宴蔣夫人,蔣夫人左側乃三藩市羅西市長。圖片來源:戴銳律師

三月三十一日自三藩市抵羅省。四月二日晚羅省各界一千五百餘人歡宴蔣夫人於大使酒店,四日星期天下午三時則於荷李活露天廣場參加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約三萬民眾出席。十日參觀華埠,十一日離羅省返紐約。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以全版報導歡迎蔣夫人蒞臨羅省之場面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日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續以全版報導一日晚於大使酒店歡宴蔣夫人之場面

一九四三年四月三日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以 「中國第一夫人乃外交國手」(First Lady of China, Master of Diplomacy) 為標題,並刊載蔣夫人出席晚宴撮影於次頁

一九四三年四月三日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以 「中國第一夫人乃外交國手」(First Lady of China, Master of Diplomacy) 為標題,並刊載蔣夫人出席晚宴撮影於次頁

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報導三萬人出席蔣夫人荷李活露天廣場演講

一九四三年四月四日三萬人出席蔣夫人荷李活露天廣場演講之盛況

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再以次頁全版報導蔣夫人荷李活露天廣場演講

一九四三年四月四日蔣夫人於荷李活露天廣場演講之場景。圖片來源:戴銳律師

一九四三年四月七日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報導蔣夫人六日暈倒就醫事

六月十六日蒞臨加拿大國會演講。

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六日蔣夫人於加拿大國會致辭後半年,加國國會爰精裝夫人演講及開會程式成書兩本,其中中文扉頁由中國大使館翻譯,復置中國國徽。加拿大參議院議長湯馬斯‧威恩 (Thomas Vien) 遂親贈駐加劉師舜公使一本留念,另一本則呈蔣夫人留念。所見書影為蔣夫人舊藏本,見封面右下角夫人燙金名字。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蔣夫人舊藏訂製之紀念冊英文扉頁。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蔣夫人舊藏訂製之紀念冊中文扉頁。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蔣夫人舊藏訂製之紀念冊內頁。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舊書肆偶見荷李活露天廣場舉行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之節目單,封面為蔣夫人肖像,由美國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聘僱之插畫家塞繆爾.詹姆士.派崔克 (Samuel James Patrick 一九零一至一九八七) 製作,肖像下右見其簽名:Sam Patrick。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封面之蔣夫人肖像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封面之蔣夫人肖像下方見畫家簽名

內頁首頁上方文字說明大會名稱為 「蔣夫人向羅省市民致辭大會」,並記地點、週日、日期、年份。右下方印有大衛.塞爾茲尼克 (David O. Selznick 一九零二至一九六五) 名字,頭銜為電影業主席。左下方印有羅伯特.史密斯 (Robert L. Smith) 名字,頭銜為歡迎蔣夫人委員會主席。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一頁與第二頁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一頁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一頁上方印有年月日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節目單內頁第一頁下方印有大衛.塞爾茲尼克 (David O. Selznick) 與羅伯特.史密斯 (Robert L. Smith) 名字

大衛.塞爾茲尼克遺影

大衛.塞爾茲尼克為電影製片人、編劇、電影製片廠總裁。著名作品有一九三九年之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及一九四零年之 「麗貝卡」(Rebecca)。「蔣夫人向羅省市民致辭大會」 亦由塞爾茲尼克策劃製作。羅伯特.史密斯則為「洛杉磯每日新聞」(Los Angeles Daily News) 總裁。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二頁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二頁刊載蔣夫人華盛頓演講文辭片段

內頁第二頁摘錄二月十八日蔣夫人於眾議院演講之兩段文辭,曰:

「只是去宣佈我們的理想,甚至想信自己已有這些理想,實在還不夠……就應該把所有的力量,一心一意,赴湯蹈火,以實行這些理想,縱使冒失敗的危險,亦無顧忌。

這一個時代的我們,既然有機會去創造為著自己和後代子孫設想的更好世界,就應記緊著,我們固然不幻想,但必須有遠見,然後和平不致有懲罰的意味,然後和平不致限於省界、國界,以致洲界的觀念,但應以全宇宙為範圍,以人道為行動。」

乃知蔣夫人國會講辭撼動美國朝野人心猶深。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三頁與第四頁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三頁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三頁上方第一項 「介紹辭」

內頁第三、四頁為節目程序。第一項 「介紹辭」。由演員斯賓塞.特蕾西 (Spencer Tracy,一九零零至一九六七),志願參加海軍之演員亨利.方達 (Henry Fonda,一九零五至一九八二) 及海軍軍醫英雄科里鄧.瓦塞爾 (Corydon M. Wassell,一八八四至一九五八) 共同介紹。

斯賓塞.特蕾西 (Spencer Tracy) 遺影

亨利.方達 (Henry Fonda) 遺影

科里鄧.瓦塞爾 (Corydon M. Wassell) 遺影

第二項 「儀仗隊」。由美國陸軍、海軍暨陸戰隊組成,包括聖塔安娜航空基地學員暨中美學生飛行員。儀仗隊亦包括美國陸軍步兵樂隊、美國陸戰隊樂隊與美國海岸警衛隊樂隊。

第三項 「軍歌集成曲」。由美軍綜合樂團演奏。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三頁下方見瑪麗.畢克馥 (Mary Pickford) 授任獻花

第四項 「特邀嘉賓蒞臨」。蔣夫人由外甥孔令侃秘書長、加州州長、羅省市長、美國陸軍麥斯韋.墨累 (Maxwell Murray) 少將、美國海軍拉爾斯頓.霍姆茲 (Ralston Homes) 少將等陪伴出席。演員瑪麗.畢克馥 (Mary Pickford,一八九二至一九七九) 獻花。

瑪麗.畢克馥 (Mary Pickford) 遺影

接待委員清一色女性演員,共十八人。有:

瓊.貝內特 (Joan Bennett) 遺影

瓊.貝內特 (Joan Bennett,一九一零至一九九零)。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遺影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一九一五至一九八二)。

瑪琳.黛德麗 (Marlene Dietrich) 遺影

瑪琳.黛德麗 (Marlene Dietrich,一九零一至一九九二)。

艾琳.鄧恩 (Irene Dunne) 遺影

艾琳.鄧恩 (Irene Dunne,一八九八至一九九零)。

黛安娜.竇萍 (Deanna Durbin) 遺影

黛安娜.竇萍 (Deanna Durbin,一九二一至二零一三)。

凱.法蘭西斯 (Kay Francis) 遺影

凱.法蘭西斯(Kay Francis,一九零五至一九六八)。

茱蒂.嘉蘭 (Judy Garland) 遺影

茱蒂.嘉蘭 (Judy Garland,一九二二至一九六九)。

珍妮.蓋諾 (Janet Gaynor) 遺影

珍妮.蓋諾 (Janet Gaynor,一九零六至一九八四)。

麗塔.海華斯 (Rita Hayworth) 遺影

麗塔.海華斯 (Rita Hayworth,一九一八至一九八七)。

多蘿西.拉莫爾 (Dorothy Lamour) 遺影

多蘿西.拉莫爾 (Dorothy Lamour,一九一四至一九九六)。

艾達.盧皮諾 (Ida Lupino) 遺影

艾達.盧皮諾 (Ida Lupino,一九一八至一九九五)。

金格爾.羅傑斯 (Ginger Rogers) 遺影

金格爾.羅傑斯 (Ginger Rogers,一九一一至一九九五)。

羅莎琳.羅素 (Rosalind Russell) 遺影

羅莎琳.羅素 (Rosalind Russell,一九零七至一九七六)。

瑙瑪.希拉 (Norma Shearer) 遺影

瑙瑪.希拉 (Norma Shearer,一九零二至一九八三)。

芭芭拉.史坦威 (Barbara Stanwyck) 遺影

芭芭拉.史坦威 (Barbara Stanwyck,一九零七至一九九零)。

秀蘭.鄧波兒 (Shirley Temple) 遺影

秀蘭.鄧波兒 (Shirley Temple,一九二八至二零一四)。

拉娜.特納 (Lana Turner) 遺影

拉娜.特納 (Lana Turner,一九二一至一九九五)。

洛麗泰.楊 (Loretta Young) 遺影

洛麗泰.楊 (Loretta Young,一九一三至二零零零)。

女星陣容龐大,想見大會之隆盛。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四頁

第五項 「美國暨中華民國國歌」。由美軍綜合樂團與格杉磯愛樂管弦樂團合奏。

詹姆斯.貝克 (Bishop James Chamberlain Baker) 主教遺影

第六項 「祈禱」。由加州基督教衛理公會詹姆斯.貝克主教 (James Chamberlain Baker,一八七九至一九六九) 主持,蓋蔣夫人為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友。

赫伯特.史都赫特 (Herbert Stothart) 遺影

第七項 「中國抗戰交響劇」。由作曲家赫伯特.史都赫特 (Herbert Stothart,一八八五至一九四九) 譜寫編導,洛杉磯愛樂管弦樂團演奏、洛杉磯諸合唱團合唱。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四頁之 「中國抗戰交響劇」

第八項 「蔣夫人致辭」。蔣夫人致辭四十分鐘,為是年訪美最長之演講。荷李活乃美國文化重鎮,電影之傳播力量尤鉅,大會亦為致辭而設,固有此長篇辭稿。「洛杉磯時報」 稱許蔣夫人四日演講云:「此為必須聆聽的聲音」(It was a voice that must be heard)。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四頁之 「蔣夫人進行曲」

第九項 「蔣夫人進行曲」。由美軍綜合樂團與洛杉磯愛樂管弦樂團合奏。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五頁與第六頁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五頁工作人員主管名單以及感謝名單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內頁第六頁歡迎蔣夫人市民委員會名單

內頁第五頁刊載大會工作人員主管名單以及感謝名單。第六頁則刊載歡迎蔣夫人市民委員會名單,共二百零四位名流大亨,見製片人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一九一零至一九六六)、導演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一八九九至一九八零)、電影製片廠總裁哈里.華納 (Harry Warner,一八八一至一九五八)等。

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遺影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遺影

哈里.華納 (Harry Warner) 遺影

節目單背面印一紅色中文字:「凱」,下方有英文 “Victory” 小字。「凱」 字亦用於現場佈置,隨處可見,預祝中國抗戰勝利也。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封底

「蔣夫人向羅省人民致辭大會」 節目單封底中央見 「凱」 字

蔣夫人訪美所展驥之才識風儀,傾靡美國朝野,轉移輿論偏向,消釋對華歧視,各屆更踴躍獻金捐助中國抗戰,固對一九四一年紐約成立之美國援華聯合會 (United China Relief) 長期募資捐助抗戰,毗助亦深。

據一九四三年 「美洲國民日報」 報導,蔣夫人訪波士頓得美金獻金八萬八千元,考通貨膨脹,今約計美金一百五十六萬一千七百五十一元,再得國幣獻金三十一萬元,當時一美元對二十元國幣,又稱法幣,今約計美金二十七萬五千零八十一元。訪芝加哥得美金獻金六萬六千九百二十元,今約計美金一百一十八萬七千六百四十元,再得國幣獻金二十萬元,今約計美金十七萬七千四百七十二元。訪三藩市得美金獻金一萬二千六百六十六元,今約計美金二十二萬四千七百八十六元,再得國幣獻金六十萬六千四百元,今約計美金五十三萬八千零八十五元。訪羅省得美金獻金五千九百四十三元,今約計美金十萬五千四百七十一元,再得國幣獻金五十萬四千五百元,今約計美金四十四萬七千六百七十二元。以上數字,亦足見微知著。

美國因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向日本宣戰,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方與中華民國簽署 「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Treat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Relinquishment of Extrateritorial Rights in China and the Regulation of Related Matters),又稱 「中美平等新約」,廢除前清所遺之不平等條約,惟於內政仍延續一八八二年國會通過之 「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禁止國人赴美工作或移民。一九四三年蔣夫人向美國國會致辭後,輿論趨變。同年三月十二日,美國政治人物諾曼。湯瑪斯 (Norman Thomas 一八八四至一九六八) 嘗撰文於 「呼喚」 報紙 (The Call),題目為:「事件證明隔離種族的圍牆可能會被拆除」(Events Proving Walls of Racial Separation May Yet be Torn Down),文曰:

「蔣夫人成功贏獲美國友誼,說明了隔離種族的圍牆並非絕對無法打破。現在正是善用蔣夫人與中國聲望的時候,應當悉力堅決要求廢除 「排華法案」。「排華法案」 乃完全無需存在的,而對亞洲人是一項侮辱,對未來和平也是危險的刺激。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亞洲移民配額訂定與歐洲人相等,這個基礎並不理想,但可立刻實施,不僅消除一項侮辱,同時有效避免亞洲人大量移民美國。」

蔣夫人訪美加速美國廢除 「排華法案」,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美國國會遂通過 「廢除排華法案」(The Repeal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又稱 「馬格努森法案」(Magnuson Act)。

數月前倖自美覓得 「蔣夫人向羅省市民致辭大會」 現場錄影,杳沉八十年,歡欣不已。惟觀蔣夫人昔年演講錄影,百感交集,憤恨難釋。抗戰縱勝,然大陸旋即淪共,百劫未復,自由民主之中國僅存海隅。竊思蔣夫人敘述抗戰建國之艱苦,或能砥勵國人,萬難中再造神州。爰敬奉錄影暨講辭全文,稽古振今,策勉天下踐履 「我將再起」 之垂訓。

美國報紙繪製蔣夫人漫畫

民國四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四月四日蔣夫人向羅省市民以英語致辭,「美洲國民日報」 嘗翻譯其文,曰:

「無論喜憂之經驗,俱印於心;而對於無論有無意識之心思與態度,均有連貫之關係。

中國將達七年之抗戰,余在心中居恒刻刻不忘,此等印象,為余所能記憶之事端。茲用分柝及客觀方法以討論之,使有相當之決斷。蓋由此事端,或使諸君能透視其內容。然對於長期抗戰,以忍受兇惡侵略之人民,其生活與意志究何如,因時間所限,故未能將抗戰內容,完全披露。此種任務,讓將來歷史家為之。

余所以猶豫未詳及中國之戰事,誠恐露出謂藉中國人民之痛苦,而有圖利之嫌。但如深思壹層,相信諸君自會明瞭余發起構思之目的,乃應借鑑於過去多年來之教訓。余不欲以日本無道之歷史,而瀆諸君之清聽。吾儕若尋究其無道歷史,可在珍珠港被襲前夕,來栖與美國國務部會議中,而得其佐證。蓋此與蘆溝橋挑釁經過相同。當是時,日本亦正與中國政府談判之際,而動員大軍,遽作總侵略之行動。

一九三七年戰事開始之初,余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大部份任務,為掌理空軍之工作。是時改組空軍,將全部飛機改編,可用之飛機,不及三百架,其中轟炸機及戰鬥機,又不及一百架,其餘為練習機,而日本則有戰鬥機約五千架。然而首次空戰之交鋒,中國之青年空軍健兒,竟能擊落敵轟炸機十四架,我軍雖無損失,但機身遍受傷痕,且仍能飛行。一連三天,敵機接踵向杭州空軍學校空襲,每次我空軍人員,均用舊式之『托克斯第二』及『托克斯第三』之機種,與機角逐,擊落大量敵機,敵人陡生驚奇,以為我空軍有秘密武器,致我飛行員,方能將其飛機擊落。最初吾人亦不盡信戰果之報告為真確,但以敵機被毀之殘骸,遂證實該報告為不訛。

時間之消逝,中國戰鬥機,日以減少。吾人在戰前所訂購之飛機,迄數月尚未運到,故飛機之損失,無法補充,加以飛機零件缺乏,到此時際,對於減少吾人之困難,幾無一線之希望。難題交困,以致寢食不安。隨後美國『馬爾丁』式轟炸機正值運到,但南京機場建築不固,又不能起航,故必須開闢新機場。在此短促時間,尤其在交通困難當中,有何辦法集中建築材料以應急用。當時唯一之解決辦法,余以為最妙者,莫如將紫金山總理陵之大道,用作機場之一部份。乃即將其他物業,毀作建築機場之材料。該問題既可解決,但人力又發生問題。余想及成千盈萬之難民,每日擁塞於南京,乃向其勸導幫助,幸而所有壯丁,均踴躍效命,惟晝間鎮日被敵機轟炸,遂改在晚間工作,數萬難民,在火油燈光下建築,以相當時間,遂將該機場完成。難民愛國之熱誠,深明大義,對其勞力與時間消耗之報酬,並無怨言者。

飛機之需要,更為急切,敵人飛機連續轟炸中國,遭受毀壞不堪,故必須尋求另一種方法,此在諸君或認為滑稽。吾人之辦法為何,蓋所有力量,所有方法,在必須軍民有一致合作之精神。當時空軍人員,曾不斷呼籲,要求無論何種堪飛之飛機,盡交伊等作戰,乃將『托克斯第二號』及『托克斯第三號』飛機,配裝載彈架,作轟炸及驅逐之用,並將練習機配裝載彈。但該種練習機,飛行既慢, 收效亦微。惟飛行青年健兒,無論何種飛機,如能升空,足以減少敵人之制空權。

同時,日本經集中海軍於吳淞,及在其掩護下,於上海公共租界以東之港口,增援登陸部隊。敵人藉上海公共租界之利便,由其根據地向我軍進攻,而我軍又不許通過公共租界。當時之我士兵,僅以貧乏之武器,且絕對無防空力,在上海市郊與敵軍作浴血戰,每寸土地,均遭敵軍砲隊及艦上重砲之不斷轟擊。但日軍每日前進,不及一里,前線激戰三月,以奮勇之犧牲,日軍迭次敗北,妄謂中國軍隊作戰,非用正常之辦法。中國軍隊抗戰精神,正踔揚蹈厲,尤其不自私精神,足以使中國人民,在困難苦境中,益增勇敢及果決之興奮。前方兵士欲登先殺敵之雄心,急於星火,致其長官亦輒嘗難以制止。

蓋我軍惟知與敵搏戰,其認識所以作戰而爭取之原理,如此明瞭,其憤怒敵人之任意違信背義,又如此激烈。蔣委員長每逢往前線與將士會議時,余必相隨,雖在深夜間始出前線,但行程仍甚危險。因我國鐵路,載運軍士既多,且屢受敵機轟炸,而在公路亦完全熄火,以免受敵機之偵察。

有一次,吾等適乘運兵車入蘇州時而抵達該城,敵機日前已屢炸車站,當時該車站成為廢墟,鐵路站站員,疲倦不堪,但不斷工作,往來舁送傷亡兵士。當余步行車站,地上鮮血膠漬吾鞋,灑濺吾衣,傷亡壯士,堆積如山, 數小時前充滿壯氣之青年,現在涔涔已流去其生命之血。

際此悲天慘地之情形,余間中聞有痛苦不堪,而卒至狂呼者,其餘受傷兵士,忍痛無言。有一幼童,當余行過時,舉手牽吾衣,低聲呼曰,水,水。余即命救護人員,前往取水,當時有一位醫官,即謂肚腹受傷者,不可予水。余畢生誠不能忘記該小童之面容,當余拒其要求,而告訴不能予水之時,彼幼稚之面容,突露痛苦,余曷能忘記。天何必偏要擇最年幼,最無經驗者,為民族光榮之犧牲品,其有違天乎?抑公理循環而至於斯乎?

夫一人之生命,如欲有價值,必先有高尚氣節以輔之。死亡乃人生最後之歸宿,原不能避免者。當其死時,為盡責而死,又非人人皆能勝任。迨其知覺最後將絕之剎那,方知其所以犧牲生命,以維護其高尚之氣節,此生命更為有意義。戰事且原極殘酷,吾人當永不許戰事之循環發生。今日飽受戰爭經驗之人,雅不願對戰爭有何頌揚,惟吾人由戰爭中,可獲得一種安慰,即為吾青年在作最後犧牲時,皆有公理與正義之光榮以照耀之。至敵人之青年,被戰爭之淘汰,而其死又非為保存文化而死,故無此種安慰。

現在再繼述以前之戰事,當敵人增加登陸部隊,調到大砲等武器,國民政府乃立即決定,將南京平民疏散,有數十萬平民,紛紛離開其老家,所能攜帶者,已盡量攜去,縱遺留之物件,付諸灰燼,即為焦土政策。十年前所種之樹木,亦盡量砍伐。俾我軍將來反攻砲擊時,不致阻礙目標。此大好樹苗,遞年生長,已將成林,現在被伐之時,即如在吾人之面前,毀滅可愛之物無異。

蔣委員長與余,為最後離開南京官員中之一。當未撤離南京之前,設法遷移中央藝術博物院,所藏最寶貴之珍器。往安全地帶,以免受敵人之搶掠。其後余撤出城垣外,對南京城作最後之回顧,瞥見革命先烈遺族學校,完全空虛,在學校圍牆外之田野,三數茅舍小屋,尚未焚燬,屋舍之短垣,亦依然存在,而懸有青荳粟米等,此乃農民所苦心儲藏之種子,以備來春耕種之用。農民世代居此,既愛其家鄉,但斯時已無第二次種植之機會,須待將來戰事結束後,方可繼續其耕作。

當此之時,余翻心自問,彼殘酷之人,有無對此悲慘之狀,而稍歛其狂暴,抑真如此逞其殘酷,以睹人類受苦難為快。世界人士,現在已洞悉敵軍佔據南京及其他城市後,所施行之殘暴政策,又知敵人如何剝奪平民,如何污辱婦女,如何虜掠壯丁,而嚴刑拷打,迫其自掘坑窖以活埋者。

其後余等暫居漢口,但吾人已認識此次戰爭,為長久而艱苦之戰爭,若欲支持作戰,當不能長保漢口。因漢口只為臨時駐足之地,以便檢討吾人作戰之弱點,重整力量,預備將來。敵人在軍械方面,無疑皆比吾人為優,因敵人軍隊,完全現代化,包括機械化隊,經受訓練之工程部隊,設備完全之醫藥隊,另有強大之海空部隊等。

是時中國方面,究有何種力量,既完全無海軍可言,粗具者僅雛形之空軍,及其步兵。而作戰之武器,大部份為步槍,機關槍等舊式器械。但我有大量人力,皆願犧牲其血肉,又富有作戰之精神,蓋認識為公理正義而戰。同時又有時間與空間之優勢,吾人所定之計劃,是使敵人所侵奪一寸之土地,須付以最大之代價。吾人所望者,利用時間之延長,以消蝕敵人之力量;用必勝之決心,以抵擋敵人鋼鐵與炸彈之進攻。中國在困難交迫之中,而能長久抗戰者,即證明吾人審察情形,在心理上及軍事上均能配合。一般無信心者,咸譏笑中國之磁鐵戰略。余欲詰問彼輩譏笑者,在文明世界中還有何族人民,能如此長期與勇敢,以忍受戰爭之痛苦,而堅持維護主義之如中國人民者?余又欲詰問彼輩,如伊等處在吾人環境之中,又將如何應付,且能如何應付耶?

言至此,余擬重複申明,吾人不只為家庭與身心而戰。吾人所以作戰者,乃維護吾人之信諾與主義,因背負一次信諾,與折斷國際間高尚氣節之一鎖環無異。

當武漢之役,蔣委員長與余,常往前線。余在是時,輒見數十萬平民,變為難民,沿路逃亡,而被敵機炸擊,及用機關槍掃射。又見死亡於道旁正掩埋者,亦有數千具,此種慘狀,永不能忘。吾人被炸壞之城市,被摧毀之鄉村,被殘殺之男女老幼,其冤魂何時得息。

同時,又設法以安置生者,當戰事繼續展開時,全國婦女,發動自願隊之組織,但初時缺乏有條理及現成制度之聯絡,故工作動輒重複,而發生紊亂,其後在牯嶺開會議,有婦女領袖五十名,代表各地方齊集於此。會議十天之中,吾人乃奠定全國婦女顧問委員會基礎。咸認為指導全國婦女戰時工作之最高機關。

吾人設立支部,以應戰時急需,對原有之工作,並無阻礙,為吾人採取輔助及聯絡當地工作之政策。婦女及青年女子,均受訓練,在傷兵難民工作。且為軍民間溝通感情之一種工具,救護戰時孤兒,增加生產,以上各種,均得婦女界勤謹服務。此種運動展開以後,全國婦女,風起雲湧,翌日即紛紛響應,成立支會。無疑各地尚有意見分歧,熱烈爭論,但最後之決定,仍在婦女顧問委員會之手中。由此經驗,余乃深信婦女尚能合作,如此不獨國內婦女能合作,而且全世界各民族之婦女,亦必須合作。

經數月後,政府發出緊急命令,疏散武漢人口。一日,余往碼頭,送別曾經訓練之數百女子,余當時深願其能安全抵目的地。因前一天,有一船滿載難民及難童,被敵機炸沉。余返回寓所時,在街上溝渠,仍見有鐵製之隔網。余心中竊思,深恐敵人以此隔網,製彈以轟炸吾平民,途提議於蔣委員長,即命令將此隔網,投擲於江中。

武漢被敵佔據之前,蔣委員長與余乘最後之飛機離開武漢,重慶遂變為戰時首都,為活動之中心點。在武漢所感受之困難,在重慶依然不免。由武漢所疏散數百萬難民,擁入重慶區,甚至政府機關,亦難找到寄宿舍。但有一區別,因吾等感受戰事首次打擊。故人民能慣受戰時生活。余等抵重慶未幾,敵機即開始轟炸,以圖減低吾人抗戰精神。其後數年來,每逢季節霞霧消散,敵機即臨空襲。實際上重慶及其附近區,未曾有一次停息之時,直至飛虎隊與敵人作戰後,始獲安靖。但不幸仍未得飛虎隊以保衛我全國領空,又未有充分飛虎隊以掩護我九個戰區英勇之將士。同時,中國空軍實力,以時而退減,俄國雖有小量飛機供給,但所得仍未能敷用。然吾人稍遇有機會,即冒險轟炸敵人供應根據地。關於其他方面,吾人所能為之事,不過為積極訓練飛行員,希望將來獲有飛機時之用。

凡熟識重慶地勢者,能明瞭中國人民忍受戰時之痛。重慶介於嘉陵江及揚子江間。在重慶之山邊,類多有斜坡石級之升降。舊式樓宇,僅有一門檻出人,往往門口被炸,屋內之人,無法逸出。又如敵人多投炸彈,市內之屋宇,可全被破毀。若投一燒夷彈,一區之屋宇,全起火延燒,因屋宇櫛比之故。以前曾經數次,市內棺材,每感不敷應用。

有時,全市商業區,完全毀壞,市民在殘屋之中,可遙望左右之江面。但市民有復興之精神,不受敵轟炸而感威脅,故每次轟炸後,防空警報台解除警號尚未停止之際,市民即趕回其被炸之商店屋宇,在破瓦頹垣間,再度建築。又有時被敵機轟炸甚頻,使市民無寢食之安,在防空洞躲避,浪費時間甚久;而工作休息,亦需時甚多。每當月亮之時,敵機乘機一批一批到襲,有些平民,因太疲勞,寧冒險被炸斃,而不願逃避。

但吾人深知敵人作用,乃欲使吾人因疲敝而精神受打擊,故決心堅持。若欲贊美重慶市民之言,莫如謂當受苦之際,並無一次怨恨當局者,而將敵人逐出境內之決心,亦從未有絲毫稍減。

伊等常抱信心,謂總有一日,美國及民主國家,能認識中國。不只為自己而戰,中國繼續與敵人苦鬥,即給予民主國家以佈置防線之機會。關於此,余有感想,吾人與後代,將永遠贊揚羅斯福總統政治眼光及其手腕,因其完全洞悉公理與強權戰爭之意義與效果,並採取積極辦法,使美國成為民主國家之倉庫。其不屈不撓之信心,及其對道義之勇敢,後代歷史,將永誌不忘。

吾人有一可紀者,即當茲戰事紛擾之中,吾人不斷預備設立一公理永久之和平及戰後世界之建設。諸君等亦如是,均有同樣決心,向新社會制度貢獻,及努力抗戰。

中國人民雖經過數年之艱苦,但未曾毫無芥蒂,痛恨敵人,吾儕必要按步直進,以爭取最後之勝利,不願諉卸其辛苦。吾人無異各位及同盟國之國民,無論戰爭延至何日,必使四種自由,勿變為道德公理上之空談。

將來之和平,必為一平等之和平,吾人必不容許侵犯之野心,再次發生,以危及人類最寶貴之傳統-即是生命,自由,與尋求快樂。」

 一九四三年四月四日蔣夫人於荷李活露天廣場致辭風采

 

連近目次:


蔣宋美齡女士影跡記軫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