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太監電影故事,姚莘農 (克) 先生遺作

民國四十三年 (一九五四年),航運鉅子董浩雲先生 (一九一二至一九八二) 籌拍鄭和下西洋電影,聘召編劇名家姚莘農 (克) 先生 (一九零五至一九九一) 撰寫電影劇本大綱。民國四十九年 (一九六零年) 六月三十日,莘農先生所撰大綱 「三寶太監電影故事」 遂首刊於宋訓倫先生主編之 「航運」 半月刊第一百八十九期。敝館錄奉全文,珍存於世。

策展暨編輯室

姚莘農先生遺影

鄭和七次放洋,歷時廿八年,道經四十餘國,曾到紅海口的亞丁,東非洲的 Malinde,Magedoxu, Brawa,Rasa,阿拉伯海的 Djofar,紅海内的默伽 (Mecca),是到達非洲赤道以南東海岸的第一人。其時尚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七十四年,葡萄牙人發現歐、非、亞三洲航道以前七十九年,實為世界最卓越的先進航海家。本人應香港海星影業公司之約,編撰三寶太監電影故事及劇本,現先將電影故事在 「航運」 半月刊披露,希望此世界最偉大的中國航海家能藉現代電影藝術的力量,使其豐功偉績更普遍地為世界人士所認識。

在攝製電影時,如果照歷史的次序寫,時間拉得未免太長,而且前後的事蹟各自成一片段,不相連屬,非但繁瑣零碎,而且缺乏一貫的戲劇性。茲採綜合敘述法,將七次航行中之犖犖大者,綜合為一,以鄭和與諸將佐之矛盾為經,以歷史之事實為緯,於瑣碎中求其貫通,於虛擬中求其合理,庶幾全劇有濃厚之戲劇性,而並不違背歷史的真實。

姚克識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三十日 「航運」 半月刊封面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三十日 「航運」 半月刊登載姚莘農先生撰 「三寶太監電影故事」

明永樂三年,南京龍灣 (即下關) 一瞥:寶船廠前桅檣林立,旌旗蔽日,後面是獅子山、幕府山和紫金山的層巒疊嶂,氣象萬千。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費信-在石城橋上停轡眺望,面有驚喜之色。他縱馬下橋,向龍江關馳去。

關前警備森嚴,運貨物上船的民伕都得對腰牌,繳號籤,纔可以進去。費信下了馬,遞上文書,上面寫著:「水軍右衛指揮使唐敬為徵調太倉四夷館見習通譯費信前來隨軍通譯事」 等字樣。那百戶忙將文書遞進去。

唐敬正在 「長寧」 船上看諸將在江心練習水戰,旗牌將文書遞上來,他忙吩咐請費信登舟。水戰演習方畢,旗牌已引費信走進艙來。那費信原是唐敬的外甥,叩見後剛談了幾句家常,唐敬就介紹他與諸將相見。第一個是王衡,第二個是黑臉虬髯的大漢胡復,第三個是林全,第四個是彭以勝。胡復聽唐敬說費信將在正使鄭和幕中當通譯官,他忙大叫道:「大哥,快留令甥在衛當差,省得在那騸馬帳下受腌臢氣!」

唐敬知道胡復莽撞,口沒遮攔,忙將他喝住。可是其餘三將也不服氣;一來是因為鄭和是個太監,二來他又是個回回,所以誰都覺得他不配做正使。唐敬告訴他們,鄭和曾打過許多仗,據說頗有膽略,不可藐視。

彭以勝聽了這番話,激昂地說:「此番下西洋,只要讓俺殺個痛快, 俺就不管他是太監,還是回回,要不然,俺就要鬧它一個翻江倒海!」 

這裏諸將為費信洗塵,鄭和和副使王景弘正在謹身殿向永樂皇帝請訓。永樂將明太祖的遺訓賜給他們,教他們不可輕動干戈,須以和平友善的方法,使四夷聞風嚮往。鄭和等聽訓畢,翌日就在主艦 「清和」 號的艙面上召集諸將,宣讀 「皇明祖訓箴戒章」,同時傳令全體官軍將士,每到一國,必須和氣、忍耐、謹守該國的法律和人情習慣;上岸時,不准攜帶兵器,不准酗酒、狎妓、調戲婦女、狎侮土人。

這一番訓詞,使將士們大為失望。他們都想從征異域,建立些汗馬功勞,博得個陞官晉爵,封妻蔭子的;如今連兵器都不准攜帶上岸,還有什麼指望呢?鄭和剛進艙,諸將就紛紛議論,其中血氣方剛的更耐不住,大家推唐敬和金吾左衛流官指揮使林子宣為代表,向正副使條陳意見。

王景弘早已瞧出諸將不平的神氣,他一到艙中就勸鄭和不可死守著聖旨,必須權宜行事。鄭和以為既奉了旨,就得遵旨行事,不能擅自改變。這時唐敬和林子宣進艙求見,唐敬曾出使過真臘 (今柬埔寨),對夷情很熟悉。他說夷民隨身都佩短刀,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出來的,如果官兵上岸,不准帶兵器,萬一有事,怎麼能自衛?但鄭和的意志非常堅決,絕對不肯通融。唐敬只能怏怏而退。王景弘私下勸他不必喪氣,但等日後和平行不通時,鄭和自然會用兵的。

這時中軍傳令諸將各自回船,準備開船。諸將垂頭喪氣,敢怒而不敢言。唐敬臨走時囑咐費信小心謹慎,費信恭謹地請他放心。

龍江關碼頭上來了許多文武官員,前來送行。鄭和和王景弘上岸謝步,鴻臚寺正卿奉旨賜了三杯御酒,鄭、王二人纔重新登舟,祭過了大纛旗,中軍奏樂陞旗,各船上一齊放炮,聲震天地,陰陽官報告吉時已到,鄭和傳令開舡,中軍在望台上打著旗號,六十二條巨船,整整齊齊在江面上排成陣式,浩浩蕩蕩向下游開去。

費信在 「清和」 船上倒並不寂寞,同舟的通譯有馬歡,鞏珍和郭崇禮,還有精通回語的清真寺長教哈三,精通梵文的釋勞慧。內監有李興、楊敏、李愷、洪保、周滿、孔和不花、唐觀保、朱良、張達、楊真、吳忠等;將官有錦衣衛指揮李實、何宗義、正千戶陸通、馬貴、張通、劉海等;除船夫水手外,有書算手,醫生,陰陽生,各行工匠等,連刻字匠都有。費信第一次航海,對一切都覺得新奇,他看舵師晝用羅盤,夜觀星辰,照航海地圖進行,測繪人員每到一處,就用鉛錘測量海外的深淺,在地圖上加註加畫,將淺灘礁石都記上來,管帶們寫出詳細的航行記錄;還有飼養信鴿的人員,各船書札往來,都憑信鴿傳 送…… 這些形形式式的事,費信都看在眼裏。在十五世紀開始的時候,這麼龐大的艦隊,和這麼進步的航海技術,確是並世無兩的。我們值得借費信的觀察,將它描寫一番。 

艦隊在茫茫無際的海天中乘風破浪而進。航海圖上的箭頭從龍灣指到 瀏河出海,向南圻至福建長樂港,再沿海岸轉向西南,逕指占城國 (今南越) 的新洲港 (今南越歸仁)。

「長寧」,是前軍的主艦,遠遠在前領導艦隊進發。旗牌報告將近占城,唐敬忙率領王、胡、林、彭四將,駕兩艘 「二八櫓」,趕先進港,報與占城王占巴的刺知悉。王聞天使來臨,忙騎象親到港口來迎,前後簇擁著番兵五百餘,搥善鼓,吹椰笛,部領皆乘馬。鄭和上了岸,宣讀詔書,奉上御賜的寶物,王與軍民都歡呼擁戴,請鄭和和將士們到王城休息。

當日國王在宮中擺了酒席,宴請天使和將士們。酒放在甕中,每人用三四尺長的小竹管吸飲。宴會上有音樂和歌舞,場面非常熱鬧。國王在席上感謝中國皇帝諭安南勿侵國境,但言安南陽奉陰違。鄭和允遣使諭安南息兵。

那日下午,新洲港又到了二十艘中國船,唐敬和諸將到港口迎接,原 來是聞良輔出使古里 (Calicut) 回國,便道經過。聞良輔一上岸,就去拜會鄭和。聞良輔部下一個正千戶錢斌原是唐敬、王衡、胡復,這些人的好朋友。他和唐敬等見了面,就告訴他們,他和他的哥哥率領官兵,路過爪哇,登陸市易,恰巧爪哇東王和西王交兵,中國官兵被西王部下誤殺了一百七十人,他哥哥也中箭身亡。將士們聽了,大家都很憤慨,恨不得將爪哇踏為平地。他求唐敬將他留在船上,等艦隊到爪哇時,他可以做嚮導,為哥哥報仇。唐敬慨然允諾。

翌晨,鄭和派李興、楊敏為使者,帶著官兵和通譯費信,先到安南勸安南王息兵,再赴暹羅 (泰國) 諭暹王勿侵滿刺加 (馬來亞麻六甲)。又遣鞏珍跟隨洪保、周滿;郭崇禮跟隨唐觀保、朱良,分䑸赴渤泥國 (即婆羅洲);呂宋國 (菲列濱) 和蘇祿國 (蘇祿群島)。他吩咐費信、鞏珍、郭崇禮將經過情形詳細記錄下來,以備查攷,然後自己與王景弘率領大隊向爪哇進發。王景弘私下告訴唐敬,這次可有機會建立軍功了。唐敬將此語傳給諸將官,大家都喜出望外,早晚磨拳擦掌,等候廝殺。

這次艦隊分四路出發,在地圖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四枝箭頭從新洲港伸出來,一枝向安南和暹羅指去,一枝向呂宋國和蘇祿,一枝向渤泥,一枝向爪哇。

話說費信隨李、楊二使到安南國都,國王胡奎迎接如儀,但否認有侵略占城國之事。二使警告他千萬勿再用武。胡奎雖不願意,但仍設宴款待,並出舞伎歌舞助興。費信將經過情形,詳細記錄下來,以備鄭和閱覽。

鞏珍跟著洪保、周滿到呂宋國,國王曾於洪武五年遣使入貢,所以對使者非常款待,宴席之外,特請天使觀鬥雞及土風舞蹈,並交易貨物。鞏珍一一詳記。

郭崇禮隨唐、朱二使到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殷勤招待,設宴時鳴鼓、吹笛、擊缽、歌舞為樂,郭崇禮也一一記了下來。

鄭和的大隊到了爪哇的杜板 (Tuban),經過革爾昔,到蘇魯馬益,港口水淺,官兵換了小船進城,再坐船到章姑上岸,在森林中走了一日 半,才到都城滿者伯夷。

將士們滿以為這次鄭和一定要大興問罪之師,討伐西王,為一百七十個被害的官兵報仇。誰知鄭和只傳令大隊在郊外紮營,除汲水樵薪外,不准擅自出營。鄭和和王景弘只帶了五百名官兵抬著欽賜的各種禮物進城,將武器都留在營裏。將士們見此情形,不由得大失所望,不知他葫蘆裏賣什麼藥。錢斌和胡復等忍耐不住,嚷著要闖進城去廝殺。唐敬竭力彈壓,教他們靜候鄭和的將令,大家纔勉强沉著氣。

當天晚上,西王請諸將赴宴。胡復等想暗藏兵器在身邊,可是被唐敬看出破綻,勒令將兵器留在營裏,不得故犯將令。在筵席上,鄭和提起了爪哇兵屠殺中國官兵事。西王說:「一百十二年前,貴國派史弼,亦黑迷失,高興,發兵二萬,舟千艘,征伐敝國,殺死了敝國軍民不知多少萬人。貴國如今不過死了一百多人,算的了什麼?」王景弘,唐敬和諸將見西王如此蠻不講理,大家都勃然變色。但鄭和仍舊和顏悅色,解釋給西王聽:那時侵略爪哇的是入主中國的蒙古人,不是中國人自己的主意。如今中國已將蒙古人逐出塞外,特與各國修好,西王可不能將蒙古人做的事算在中國人帳上。鄭和的話雖極婉轉,但西王非常固執,並不認錯。這一頓筵席就此不歡而散。

在出城的時候,錢斌瞥見城門外駐紮一隊爪兵,他認識那為首的一個 就是射死他哥哥的番將,身上還佩著他哥哥的寶劍。他上前與那番將拼命,卻被番將掣出劍來,刺傷了手臂,胡復大吼一聲,搶了番兵一枝標槍,向那番將搠去,冷不防斜刺裏跳出一個番將,用八魔寶刀將槍削斷。王衡怕胡復有失,忙將他拖了回來。那番將追上來,早被林全攔住。原來林全身手敏捷,練就一套空手奪刃的絕技,番將欺他沒有兵器,將八魔寶刀沒頭沒腦地劈去,他憑騰挪躲閃的功夫,一刀都劈他不著。殺了幾個照面,他覷著破綻,使一個蒼鷹攖魚的解數,把八魔寶刀奪了過來,接著使個鴛鴦拐,把番將跌到一丈以外。兩旁的中國官兵和番兵都看得呆了。

鄭和聽得後邊喧嘩聲,忙來查問,只見番將跌倒在地上,林全雄赳赳地拿著八魔刀。他忙將番將扶起來,教林全將刀還給他。林全不敢違令,只得將八魔刀還給番將。諸將見鄭和如此措置,都憤憤不平。胡復嚷著說:「這樣丟臉,俺不要活了!」 說著他就一頭向城牆撞去。虧得王衡等將他拉住,總算沒撞傷。唐敬忍不住,上前稟告鄭和,肇事的經過,他說番將不該故意佩著錢斌哥哥的寶劍;錢斌看見了當然要和他拼命。鄭和對唐敬的抗議不表示意見,只吩咐他傳令火速回船,不得逞留,違令者以軍法從事!

唐敬捺住一肚子的氣憤,教將士們回船。錢斌受了傷,眼見兇手在前,偏又不准他報仇,不由得痛哭流涕。諸將紛紛向唐敬抗議,有幾個說,與其如此喪權辱國,不如大家都死在這爪哇國,免得丟臉丟到西洋去。金吾左衛流官指揮使林子宣勸導大家不要違令,正使如此措置一定有他的道理,且等明日看他如何對付西王,再作道理。大家聽了這番話,纔憤憤地回船。

當夜,鄭和和王景弘召集了前軍 (唐敬)、後軍 (林子宣)、左軍 (哈只)、右軍 (李實),在 「清和」 號大艙會議。唐敬和哈只都說西王態度傲慢,蠻不講理,力主用武力懲處;王景弘也覺得非如此不足以維持中國的威嚴。鄭和向他們解釋,做大國的難處,若要四夷心悅誠服,大國非但不該耀武揚威,有時甚至於還要低頭服小,要能 「為天下谷」,纔能成其大。這一席話,除李實外,大家心裏都不以為然。王景弘也和鄭和爭辯,責備他不該如此懦弱,不顧國體,使將士們氣餒。鄭和教他不要忘記了皇帝的訓話,如果從西洋回來,西王仍執迷不悟,那時奏明皇上,再出師討伐,也還不遲。王景弘聽了只得嘿然。為避免情形之惡化,鄭和請哈三掌教送一封信給西王,亦望他不要固執成見,應以邦交為重。哈三去後,鄭和就傳令明日一早拔營,仍還杜板。諸將心裏雖不服,可是只得唯唯而退。

散會後,諸將都到 「長寧」 號上與唐敬密商,大家對鄭和的懦弱,覺得非常憤慨,胡復第一個嚷著:「俺反了!」 唐敬忙將喝住。錢斌跪在唐敬面前,請他代求鄭和,准他一個人上岸去報仇。林全、彭以勝等聲言,願陪錢斌同往,雖死不惜。林子宣勸他們不要深入虎口,白送了性命。商議了半日,大家同意於翌晨開舡前,向鄭和請願。

翌晨,諸將聚集在 「清和」 艦艙面上,推唐敬和林子宣代表大家,進艙去請願。鄭和聽了唐、林二人的話,把臉一沉道:「錢斌要報的是私仇,我們奉聖旨下西洋,為的是邦交。我們萬不能為一個人的私仇,犧牲了國家的邦交。你們快開導諸將回船,準備出發。至於如何對付西王,我們只能靜候皇上聖裁,不能擅自啟釁。」 唐、林二人見鄭和如斬釘截鐵似的,明知多說也無益。只能走出艙來,勸大家忍耐。王景弘也走出艙來,對諸將說:「你們先各自回船。正使奉的是聖旨,連我都未便與他違拗。如果他再一味示人以弱,不顧國體,那麼回國之後,我一定將情形奏明皇上,參他一本。」

鄭和的航海艦隊,擁有技術人員及官兵二萬七千餘人,駕着大海船六十餘艘,連中小船在內,多到二百餘艘。最大的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每船都有船號如清和、惠康、長寧、安濟之類。最大的可容納一千人,平均亦容四五百人,當時稱為寶船。造船廠一在太倉瀏河,一在南京下關,並在南京鍾山下設立漆園、桐園、椶園,以供應造船所需的漆、桐油和椶繩。

航海地圖上的箭頭從杜板向西北伸出去,直指舊港 (蘇門答臘浡淋邦) 的彭家門。

話說舊港的頭目程祖義原來是中國著名的海盜,洪武年間他因官廳緝捕甚嚴,容身不得,只得帶了全家老小和黨徒們,逃到海外,將舊港作巢穴,劫掠過路客商的船隻,欺凌舊港的中國僑民,儼然是當地的一霸。他經常派嘍囉們四出打聽過路商船的消息,所以鄭和自杜板出發,他早就得到了消息。他知道鄭和的艦隊實力強大,難以力敵,只可智取,所以他就佯為忠順,親自帶了兒子士良,率領小船數十艘,到外海的海面上遙迎。

前軍 「長寧」 號望見歡迎的船隻,忙報告唐敬,放繩梯到小船上,接程祖義上船。唐敬雖出使過真臘,卻從未到過舊港,不知道程祖義是江洋大盜。見他執禮甚恭,只當他是忠誠的華僑,十分器重。程祖義知道西王屠殺官兵的事,故意裝得義憤填胸,願率領僑民助官兵征討西王。胡復,錢斌這輩將官聽他如此忠義,將他引為同志,格外投機。

少頃,鄭和率領大隊到達,將大船碇泊在彭家門,換小船進舊港引程祖義來見鄭和和王景弘,鄭和問他:「去年指揮使孫鉉曾帶舊港頭目梁道明之子回京,覲見皇上。這梁道明是何人? 」 程祖義就乘機進讒,說梁道明是個逃犯,欺矇朝廷,應將其押返回國,明正典刑,為地方除害。鄭和看程祖義獐頭鼠目,定非善類,姑且虛與委蛇,用好言撫慰。這時恰好梁道明和施進卿及其女施二姐,婿邱彥誠求見,鄭和就佯命左右將他們扣押起來。程祖義以為鄭和已中圈套,乃拜謝而去。

話說鄭和詢問梁、施等人之後,纔知道程租義是海盜,念他遠竄海外, 姑不追究。翌日程祖義又來拜謁,鄭和就正言厲色地曉諭他:「勿得再劫掠商船,魚肉鄉里,今後應該洗心革面,好好做人,否則本使一定要將你勦滅,為地方除害!」 程祖義一團高興,不料受了一頓訓斥,嘴裡雖唯唯連聲,心卻陰懷殺機。唐敬和諸將見鄭和如此對付忠順的僑民,不免都覺得憤慨。

鄭和因急於出使西洋各國,在舊港逗留了兩日就開舡逕到了九洲山 (蘇門答臘沿岸 Pulo Sembilan)。九洲山與滿刺加接境,產沉香和黃熟香。官兵入山探得徑八九尺長八九丈者六株,黑花細紋,香味清遠,是罕有的收穫。

採香畢,大隊逕赴滿刺加國,唐敬的前軍進港,見有中國巨艦舶在港內,原來分䑸到渤泥、呂宋、 蘇祿、暹羅等處去的船隻,早已先到了。鄭和的大隊抵港,滿刺加國王拜里迷蘇刺率妻子臣僚,親自到港 口來迎接。鄭和宣詔畢,賜國王雙台銀印冠帶袍服綵幣黃蓋,並賜御製碑文勒於國之西山,綴以御製詩一首。國王拜謝畢,並謝鄭和遣使暹羅,告誡暹王,如今邊疆已無被侵略之憂了。國王見過後,分䑸的使者各自進見。費信、鞏珍、郭崇禮也將隨使記錄呈閱。鄭和見三路使者都很順利,自是歡喜。那天晚上國王設盛宴款待鄭和與將士們,並出歌舞伎侑酒,賓主盡歡而散。

翌晨,國王陪鄭和、王景弘與諸將在海邊遊覽,鄭和看滿刺加的形勢, 適在東西洋衝要之處,如能在此地建造倉庫,將一應錢糧安頓在其中, 到各國去的船隻回到此處取齊,打點番貨,裝載船內,等候南風季候,於五月中旬開船回國,這樣對於遠航易貨,便利得多。國王聽了鄭和的話,忙表示歡迎。鄭和就傳令官兵上山伐木,建築排柵,像城垣一般,設四門更鼓樓,柵內又立重柵,如小城,蓋造倉廒庫藏,貯藏貨物。官軍人手眾多,伐木運料,築柵蓋瓦,大家分工合作,井井有序,叱嗟立辦。第二日早晨,國王再來拜訪鄭和,只見那座宏偉的倉庫已湧現於眼前,他驚異得瞠目結舌,疑是上帝相助。國王和鄭和都是回教徒,所以格外地親善。鄭和見他驚異,乘機邀他到中國去觀光,國王欣然允諾,並約定等鄭和自西洋回來,他就搭寶船到中國去朝貢。

寶船自滿刺加出發,到蘇門答刺國,遣使者賚詔分別赴阿魯國 (Aru),那孤兒國 (Battak) 及黎代國 (Lide)。蘇門答刺王宰奴里阿必丁在鄭和訪問之前已遣使隨尹慶到中國進貢方物。所以對天朝欽使,敬禮有加。鄭和開讀詔書及賞賜畢,詢問國王現在那孤兒國是否有侵略的舉動。國王說那孤兒國現在倒相安無事,只是義父漁翁之子蘇幹刺嘯聚山中,時時率眾侵擾。鄭和建議派林子宣上山去勸導蘇幹刺,國王大喜。林子宣奉命上山,將鄭和的書遞給蘇幹刺,不料蘇幹刺不受調解,將書信扯得粉碎。國王和諸將都主張興兵討伐,可是鄭和力排眾議,仍想用和平的方法來化干戈為玉帛。不料那晚上國王正在宴請鄭和之時,忽然得到探報云蘇幹刺潛率黨羽下山,似有偷襲王宮的企圖。國王大喫一驚,準備親自披掛,前去迎敵。鄭和教國王不要驚慌,仍舊照常宴飲,只須埋伏精兵在衝要之處,待蘇幹刺自投羅網,便可生擒活捉。唐敬和諸將聽見有仗可打,不覺技癢,大家自告奮勇,願助國王一臂之力。可是鄭和偏偏不准他們參加。他說:「這是國王的內政,我們是外客,不可干預,只能替國王壯壯膽子,可不該動手。」國王聽了鄭和的話,吩咐部下佈置好埋伏,仍繼續歡宴。蘇幹刺探聽得國王和鄭和歡飲,並未防備,就悄悄地揮兵前進。將近到牆外,只聽得殺喊聲起,他情知不妙,正想火速撤退,已被國王的伏兵團團圍住,生擒活捉。 

國王捉到了蘇幹刺,就將他交與鄭和,帶回去獻俘於王朝。這是國王對中國友好恭敬的表示,鄭和當然不能推辭。

鄭和根據自己的學識及航海經驗,繪有 「航海地圖」,一共有二十圖四十面。起自南京下關,由長江出海,一路淺沙暗礁無不詳載。茅元儀武備志載有此圖,並稱說:「……其圖列道里國土,詳而不誣載,以昭來世,志武功也……。」 真的,在鄭和以前,不但中國方面沒有發現這樣完整的航海紀錄,即在西洋方面,也很少航海紀錄能比得上鄭和的 「航海地圖」 和 「鍼位編」 的。

鄭和别了國王,開舡向西洋進發,航海地圖上的箭頭直指獅子國 (錫蘭) 的別羅里港。大䑸碇泊在此,官軍登岸陸行到海邊山腳,見光石上有一足跡長二尺許,據說是釋迦的腳跡,中有淺水不乾,土人都用手蘸其水洗面拭目,佛跡之左有一大佛寺,就是天下聞名的立佛立寺,永樂皇帝特命鄭和帶著名貴的供應器物,來此佈施,所以鄭和先到此寺來瞻仰。釋勝慧到寺說明來意後,住持番僧慌忙率領僧眾,從正山門出來迎接天使。鄭和與王景弘等和番僧相見訖,就到大雄寶殿,代替皇帝拈香。殿上有釋迦全身側臥像,其寢座是沉香木的,皆用各種寶石鑲嵌,非常莊麗,此外有佛牙和活舍利子等物,據說釋迦是在此涅槃的。鄭和拈香訖,命隨從人伕抬上皇帝佈施各物,計有供養金一千錢,銀五千錢,各色苧絲五十疋,織金苧絲寶幡四對,古銅香爐五個,戧金全座古銅花瓶五對,戧金全座黃銅燭台三對,戧金全座黃銅燈盞五個,戧金全座硃紅漆金金香盒五個,金蓮花五對,香油二千五百觔,蠟燭一十對,檀香一十炷。番憎看了禮物,不勝驚喜,忙讓鄭和等到後邊藏經樓去進蔬素食。釋勝慧以塔米兒語與番僧暢談此次奉使經過及中國佛教概況,番僧稱奇不置。鄭和本擬於飯後到王城堪地,會見國王雅烈苦奈兒。番僧悄悄告訴他:「剛得到密報,國王聽說寶船上有各種寶物,起了覬覦之心,已調集全國的步騎前來襲劫,他的象隊非常凶猛,所向無敵,天使還是早些上船,免得受他的害。待貧憎慢慢勸他,回心轉意,等天使歸途經過,再與國王相見也不遲。」鄭和聽了番僧的忠告,即刻率領官軍回船。將啟碇時,只見塵頭大起,番王果然率領番兵、象隊,趕到海邊。可是寶船早已離岸,順風揚帆,頃刻即逝,番王只能望洋興嘆。

自別羅里港向西北,經小葛蘭國 (Quilon),至柯枝國 (Cochin),該國國王可亦里曾於永樂三年朝貢,請封其國大山。這次鄭和特奉詔賜王印誥,封其中山為鎮國山,並賜御製碑文,勒銘於山表。 

寶船再向北行三日,到古里國 (Calicut),這是西洋第一大國。永樂三年,其國酋長沙米的喜曾遣使者隨尹慶入朝貢方物。這次鄭和奉詔封他為古里國王,欽賜印誥及文綺諸物,並在該國起建碑亭,立石云:「爾王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咸若,皥熙同風,刻石於茲,永垂後世。」 國王拜謝天朝的恩賜,歡宴鄭和及諸將。

自古里出發,分䑸一隊赴南巫裡 (印度半島西岸 Malabar 地方) 及忽魯謨斯 (波斯灣口 Ormuz),由林子宣率領,另一隊橫越大洋,赴非洲木骨都束 (Mogedoxu)、不刺哇 (Brawa)、竹步 (Djobo) 及麻林 (Malinde),由唐敬率領。鄭和自率大隊逕赴祖法兒 (Djofar)、阿丹 (亞丁),再至天方 (Mecca) 朝聖。歸時,三隊約定在別羅里港會齊,然後再向東進發。

林子宣率隊經南巫里,到忽魯謨斯國。該國向在海陸與中國貿易,國王素知中國是東方第一大國,所以他招待林子宣等非常恭敬。寶船在此地的交易甚鉅,並搜得各種珍禽異獸,和稀世的寶貝。

鄭和那一隊經祖法兒,先到阿丹國,那是珍珠寶貝最著名的集散地。寶船做了許多交易,換得各種珍奇的東西,如大珍珠,巨大的貓兒眼,兩尺多高的珊瑚樹等,國王對天朝來使也十分款待,除親率大臣到海邊迎接外,還以豐盛的筵席和女樂招待,此外又打了一只金冠,上嵌各種珍珠寶貝,送與中國大皇帝。

寶船離了阿丹,到回教聖地墨伽,鄭和先代表中國皇帝送了許多名貴的禮物給天方國王,國王也回敬了珍奇的寶物,並設盛宴款待使臣。翌日鄭和和掌教哈三率領諸將士到天堂禮拜寺朝聖。這是回教徒最引為重要的事。鄭和、哈三和馬歡等都是回教徒,當然更覺得興奮。朝聖既畢,鄭和率隊赴報達城遊覽交易。報達是一個著名的大城,鄭和等的收穫自不必說。

三隊寶船中,以唐敬率領的一隊最為艱苦。他們航海二十日方才抵達木骨都索。此國不出草木,田瘠少收,亢旱無雨。酋長雖極款待,可是大家對這不毛之地,實在不感興趣。向南到不刺哇國,則地廣斥鹵,無耕種之田,土人僅以捕魚為業,文化未開,再向南到竹步與麻林,也與不刺哇大同小異。四國交易都很有限,惟一的收穫是買到了他國罕見的獅子、金錢豹、施福祿 (班馬)、犀牛、駝鷄、和麒麟、龍涎香等物。唐敬本來還想向南去探險,可是一算船期已屆,不得不開船回到別羅里,與其他兩隊會師。

(本段都是敘述,攝製時應擇要將景物佳勝處,攝成 flashes,以免拖沓)

鄭和航海時,白天用羅盤上的鍼位,夜晚利用天上星位。茅元儀武備志載有鄭和所用的 「過洋牽星圖」,由甲地到乙地,都有這種圖來說明星位及船位。這裹一張是從忽魯謨斯回古里國的過洋牽星圖,忽魯謨斯即波斯灣口的 (0rmuz),古里即印度半島的 (Calicut)。鄭和確實掌握了航海所需的天文和地理智識。

唐敬率隊東返,趕到別羅里港,見港中並無中國船。他忙到立佛立寺問住持的番僧,方知那兩隊還沒有到。國王聽見寶船抵港,忙率眾到港來迎接。唐敬看他態度和靄,並無惡意,方敢和他接近。可是番僧警告他,國王多詐,要小心留意。國王請唐敬和諸將赴宴,唐敬為防備不測起見,特帶了信鴿,吩咐官兵好生看守船隻,提防偷襲,如有警報,他先放信鴿回來,他們就解碇離岸,準備廝殺。

唐敬等到了王城堪地,看城門口的象隊,非常精銳。他心裏暗想,如果一旦與他們交鋒,必須用計破得這象隊,方可取勝。

在宴會時,國王詳細地詢問分䑸的目的地與任務,唐敬明知他不懷好意,故意誇張鄭和船上寶物之多。番王聽了他的話,知道大宗珍寶異物都在鄭和的船隊上;不便先向唐敬動手,以免打草驚蛇,嚇走了鄭和。唐敬瞧透他的心思,方始開懷暢飲,賓主盡歡而散。他從堪地到別羅里港的途中,看見一頭運木的馴象忽然發起野性來,不聽象奴的指揮,向森林奔去。那象奴不慌不忙,拿濕柴火擋住去路;象看見煙火薰天,不敢向前衝,只得逡巡卻步,仍回到木料場,受象奴的驅策。唐敬見此情形,不覺大喜,以後打仗如遇到象隊,只消用火攻就可取勝,不必再顧慮了。

唐敬在設想的時候,鄭和的艦隊恰好遭到颶風,巨浪如山,驚險萬狀。鄭和和諸將正在束手無策之際,掌教哈三獨不顧危險,掙扎到艙面上,向上帝呼籲。巨浪打上艙面,幾乎將他衝刷到海裏去,可是他緊抓住纜索,繼續禱告。鄭和、馬歡,這班回教徒也踉蹌地走到艙面,跟著他一齊祈禱。在另一方面,舵工、水手等人,也大家拼命,與風浪搏鬥。經過了半天的努力,艦隊總算衝出了颶風的範圍,風浪漸漸地小了,天也慢慢地豁然開朗。檢點各船,只受了些小損失,並未有船員失蹤之類的不幸事件。續續航行了不久,遠遠望見林子宣的船隊。鄭和忙放信鴿傳書,林子宣也放信鴿過來,兩隊相會,一齊向別羅里港開去。

第二天破曉,船隊開入羅里港,唐敬早划快艇前來迎接。他登了 「清和」 號,皆將經過情形報告鄭和。鄭和聞獅子國王改變態度,不覺大喜,唐敬警告他不可輕信,應處處提防,鄭和告誡他應以和平為第一義。以誠意待人,勿多疑慮。唐敬怏怏而退。

少頃,國王乘象前來迎接鄭和等,至國都赴宴。鄭和也致送了中國皇帝的禮物。賓主交歡,直到日落時方散席。唐敬暗中察看都城的形勢和建築,甚為堅固,可是守備的將士卻比平時少得多,覺得有些蹺蹊。鄭和與諸將及二千士卒們從國都到別羅里港途中,天色漸黑,行到一個峽谷,忽然發現谷口已被亂木堵塞,鄭和方知中了敵人的詭計。他趕快率領諸將爬上山頂眺望,只見番軍打著火把,似一條龍似的直向海灘撲去。幸虧唐敬機警,預先教部下帶著信炮,就在山頂放起信炮來,教船上將士注意,守船的將士聽見炮聲,即刻解纜啟碇,離開海岸。番兵到了海邊,紛紛上了戰船,要想搶中國大船,可是大船上箭石如飛蝗似的射出,番兵的船,近身不得。

鄭和眺見巨䑸已有準備,明知番船絕難取勝。就傳令唐敬帶本部將官和一千官兵,攻佔國都,鄭和自己帶一千官兵,守著山頭,用信炮遙遙指揮船上的官兵。番兵看山頂被佔,幾番衝殺上來,卻被中國兵用木石滾下去,衝不上來。

唐敬領著人馬,啣枚疾走,從都城後牆悄悄爬進去,活捉了守關的番兵。中國將士就一擁而入,國王將番兵番將悉數調遣出去搶劫寶船,自己在宮裏專等好消息。不料唐敬偷襲都城,爬進宮牆,潛進王宮;國王措手不及,被唐敬生擒活捉,都城也被中國將士佔領。

港口的番兵用戰船衝殺了好多次,均未得手,鄭和見番兵殺了兩個更次,銳氣已盡,忙發信炮令船上官兵反攻。番兵節節敗退,棄舟登陸,自恃象隊無敵,不怕中國兵登陸。不料唐敬早將火攻之法授給守船官兵,他們身邊早帶著火種濕柴,就在海灘上燃燒起來,海風捲著煙火,吹向番兵的象隊。那些大象站不住腳,掉轉頭就走。中國官兵乘勢鼓噪,將火箭向象群射去,只驚的大象狼奔豕突,反踏死了許多番兵。

番兵向都城潰退,天色已將破曉。唐敬在城上遠望,看見番兵雖敗,還有三四萬人,如果作困獸之鬥,雙方都得死傷好多人馬。他忽然心生一計,將國王鬆了綁,扶他坐在寶座上,侃侃地向他說:「如今我軍已上岸奮擊,貴國的軍隊已潰退了。中國本無侵犯之意,如大王能親自上城樓,命令貴國將士放下武器,我們欽使一定不究既往,與貴國締結邦交。大王也能保全國土和寶位。」國王聽了這番話,慨然允諾,立即上城樓,曉諭番將放下武器,勿再戰鬥。唐敬也放信炮,通知鄭和與官兵,戰鬥已告終止,鄭和帶著將士進城,見了國王,方知唐敬已化干戈為玉帛,將這一場惡戰變成友善的開始。鄭和不勝欣慰,對唐敬大加嘉獎。國王見鄭和不咎既往,深自悔愧,願與中國締結邦交。鄭和乘機邀請他到中國去觀光;他欣然接受,並立即摒擋行裝,隨鄭和出發。

這一次全體將士都有功勞,尤以唐敬的功勞為最大。將士們不血刃而立功,大家都覺得歡忭。

這是鄭和船上所用的羅盤,白天便利用鍼位指示航行。例如航海圖上寫有:「蘇門答臘開船,用丑艮及乙辰針,五更船平急水灣;巴碌頭有淺,用辰巽針……」 他撰有鍼位編,現今已失傳了。羅盤針原為中國人發明的,歐洲及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羅盤針的記載,最早不超過公元一二零零年,但中國在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一一一九年),朱彧寫的 「萍洲可談」 中已記載這件事。

寶船自別羅里港出發,經過滿刺加,各船打點了貨物錢糧,向東南航行,到彭家們的淡港。程祖義、梁道明、施進卿這班頭目,早在港口迎接,原來他們都已遣送子姪到中國去朝貢了。鄭和分別接見,以好言撫慰,施二姐乘人家不注意,拉費信到船梢,悄悄地告訴他:程祖義招集各地海盜,似有陰謀,請欽使小心在意。費信吩咐她在暗中偵察。有甚麼風吹草動,隨時報告,施二姐乃興辭而退。

費信明知唐敬左袒程祖義,可不敢將施二姐之言告訴他,祇悄悄地稟明鄭和。鄭和吩咐唐敬密切留意程祖義的行動。可是唐敬偏不相信,勸鄭和勿輕信無稽之言,程祖義雖然是海盜出身,但已遣其子回國朝貢,朝廷若示以寬大,好言招撫,他未必一定執迷不悟。鄭和笑道:「以前我力主對爪哇和平,你偏力主討伐;如今我想為地方除一大害,你反主張招撫了!也罷,我姑且聽你的話,就派你去招撫程祖義,如何?」 唐敬慨然自任,逕赴舊港去會程祖義。

程祖義聽了唐敬一番話,以為鄭和已中了他的奸計。他就假裝表示心跡,願意跟隨欽使回國,並將兒子士良留在南京為質,如有再犯打劫商船情事,任憑朝廷將其子正法。唐敬問他:「既然如此忠誠,那麼如今你招出各地的海盜在此聚集,是何用意?」 程祖義忙分辯道:「我招他們來,無非讓他們看見朝廷軍容之盛,自生畏懼之心,然後勸他們大家洗手不幹,永為良民。唐指揮使千萬不可聽信謠言,誤會了我這一片苦衷。」 唐敬聽他講得非常誠懇,不由得不相信。程祖義乘機請唐敬代為邀請鄭和、王景弘和諸將,於明日晚上到舊港來赴宴,他一定可以說服全體海盜向欽使投誠。唐敬聽了大喜,馬上回彭家門去覆命。

施俊卿聽到程祖義請鄭和與諸將赴宴的消息,情知其中有詐,他和女兒施二姐千方百計地探聽,這班海盜有什麼陰謀,但始終探聽不出來。

宴會那天的早晨,西王派使者來向鄭和辦交涉;因為西王最近遣使赴暹羅,中途他坐的船被程祖義劫去。西王知道程祖義已受鄭和的招撫,特地來要求鄭和將使者放還。鄭和聞訊,非常震怒,但一點不露聲色,恐怕程祖義疑心。

那天下午施進卿帶著女兒施二姐去見鄭和,據他們探聽的消息,程祖義的黨徒一清早就在忙碌,好像有什麼舉動似的。請鄭和留意。施氏父女回去時,瞥見程祖義和海賊頭目們鬼鬼祟祟地坐著一條船,在淡港開秘密會議。施二姐素諳水性,就潛水到那舟旁,偷聽他說些什麼?

那天下午程祖義和賊黨密商畢,逕自到 「清和」 號來,親自來接鄭和、王景弘和諸將到舊港去赴宴,並飭其黨徒送酒肉至各艦犒軍。鄭和雖明知其中有詐,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就率領諸將下船。他們正要換乘程祖義的小船到舊港去,忽然有一個人從水底鑽出來,大呼:「欽使不要中了程視義的奸計!」 鄭和定睛一看,原來是施二姐。

施二姐濕淋淋地攀著繩梯登舟,將偷聽程祖義的陰謀,一五一十報告鄭和。程祖義見陰謀敗露,乘大家不注意的時候,將小船劃開,溜之大吉,等到鄭和發覺,他已去遠了。那時天色已暮,彭家門海峽裏漸漸薄霧瀰漫,看不見對岸。鄭和恐賊船於霧中偷襲,忙傳令將船隊悄悄地移到峽外。

程祖義和海賊頭目果然於霧中前來劫船,不料寶船已碇泊在峽外。鄭和估料賊船已進了海,便將巨舵一字兒排開,攔住峽上,賊船臨近,官兵就用強弩射火箭,或開炮石轟擊。賊船被焚及擊沉者甚多,竟無法逃出峽去。到天明日出霧散,鄭和傳令官軍放快艇下水,勦捕賊船。程祖義自知已成甕中之鱉,只得與海盜頭目們棄舟登岸而遁。唐敬和諸將立刻帶官兵上岸兜捕。

程祖義平時魚肉鄉里,僑民恨之入骨。施進卿號召僑民幫助官軍圍勦。追蹤到山中,果然將程祖義和海盜魁首生擒活捉,不曾逃走一個。

大功既成,鄭和在程祖義巢穴裏救出西王使者,特派錢斌護送他和來使回爪哇去。程祖義和海盜頭目都押到「清和」艦上監禁起來,候回國後定罪。舊港僑民因鄭和為地方除害,特備羊羔美酒宴請鄭和及諸將和全體官軍。那晚軍民暢飲,盡歡而散。

鄭和啟碇返國之時,數千僑民都到港口歡送。那時港外駛入一舟,原來是錢斌陪西王來了。錢斌佩著長長的寶劍,報告鄭和,西王感謝欽賜使,今願附舟赴中國朝貢。鄭和大喜,忙迎接西王到自己船上。西王本極傲慢,如令卻滿面春風,連連向鄭和表示歉意。

在號炮聲中,巨䑸離港返國,岸上爆竹喧天,僑民競駕小船護送一程。鄭和倚著欄杆,笑向西王及唐敬道:「這種景象決非侵略和征服所能造成的!」

寶船愈去愈遠,與天際的白雲相輝映。這歷史上的偉大使命終告完成。

中影公司製片委員會印製姚莘農先生編撰 「三寶太監電影故事」 封面

中影公司製片委員會印製姚莘農先生編撰 「三寶太監電影故事」 首頁

中影公司製片委員會印製姚莘農先生編撰 「三寶太監電影故事」 內頁

 

連近目次:

「三寶太監電影故事」與董浩雲先生

三寶太監電影故事,馬漢嶽先生 (南宮搏) 遺作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二月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