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護動物運動之母呂碧城女士

媒體

動物因人類而滅絕,近世已有公論。固禁獵稀少動物、禁販象牙犀角、譴反穿著皮革、譴反實驗動物等運動各國迭起,科學尤證動物情感知覺與人類庶幾云。中國保護動物運動之母當推民國初年呂碧城女士。呂氏不僅一錦心繡口之詞人,亦一振臂疾呼之鬥士。渠以中英雙語遊說禁屠動物於中外,兼引佛教儒學為基源。今歲元月二十四日,值呂氏逝世八十周年,敝館展其遺墨,弘其慈願,要知萬種生靈本有情,山林河流亦其寓。

策展暨編輯室

呂碧城女士遺影,民國十八年攝於維也納

呂碧城女士生於光緒九年 (一八八三年),歿於民國三十二年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今適逝世八十周年。

民國十八年出版「呂碧城集」,卷一載「謀創中國保護動物會之緣起」文

民國十七年 (一九二八年),呂碧城年四十六,撰文倡議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首段文字曰:

「予髫齡寓津,見滬報紀伍廷芳氏之蔬食衛生會,即函陳衛生義屬利己,應標明戒殺以宏仁恕之旨。伍公覆函謂:原蘊此義,惟恐世俗斥為迷信佛學,故託衛生之說,以利進行云云。予頻年役形塵網,計劃屢輟,主義未遷。戊辰冬,閒居瑞士,偶於倫敦太穆士報,見有皇家禁止虐待牲畜會之函,心復怦然,立即馳牘討論,遂決計為國人倡導並舉該會概略,以資借鑑,將來或與聯合,俾臻實力,現雖謀設於中國,而成效期於世界,無畛域之限也。」

伍廷芳總長遺影

駐美公使伍廷芳茹素經年,民國三年 (一九一四年) 於紐約出版「東方外交官眼中之美國」America Through the Spectacles of an Oriental Diplomat,其中「晚膳與晚宴」一章,陳述向中外人士介薦茹素,並記啟迪自美國亨德森女士 Mary Foote Henderson 一九零四年所出版之「健康為王」 The Aristocracy of Health。呂碧城省憶髫齡致函伍廷芳,倘伍氏於一九零四年成立蔬食衛生會,碧城年洽二十二。乃悟碧城慈悲心田,早歲已啟端倪,非中年奉佛萌芽。

呂碧城撰「歐美之光」封面

民國二十年 (一九三一年) 八月,呂碧城於滬出版「歐美之光」,詳敘歐美蔬食運動、反活剖動物運動、保護動物運動及佛教傳播近況。碧城書首「例言」一則曰:

「慈善書籍,向例歡迎翻印,凡欲印以流通,均為著者所許。可直接與藏版處接洽,以期便利,或另刊較精較大之版,亦從其便。」

「歐美之光」刊載「例言」六則

碧城視「歐美之光」為文字義舉,不僅自棄版權,更樂助翻印,盡以宏揚仁道,轉移世風為歸。碧城深諳天下生靈之救贖,尤賴知行合一之不息。

再讀「例言」另則曰:

「歐美各國護生之書籍雜誌等,汗牛充棟,出版甚夥。此編為介紹於東亞之嚆矢,初版雖不豐富,聊作先聲。仁人善士,幸繼起選譯。由宣傳進於實行,俾與世界文明相應,勿任他國輕視,以為落伍,是所厚望。」

美國蔬食會暨「蔬食雜誌」發布之傳單

碧城尚盼「歐美之光」成東亞之嚆矢,中國之先聲。時國人鮮有保護動物之識見,虐待動物,殘殺動物,觸目皆是。縱百年後今日,恐仍橫流難竭。西方保護動物協會早於十九世紀相繼成立,以英國皇家禁止虐待牲畜會為例,一八二四年創辦於倫敦,已二百年前事矣!他山之石,可以為錯,碧城不諱以西方人道主義,鼓動國人惻隱之心。「歐美之光」引介西方各國蔬食、反活剖動物、保護動物諸協會,供國人借鑑仿效。又翻譯美國蔬食會暨蔬食雜誌傳單文字多幀,德、奧、瑞士醫界反活剖聯合宣言,各國名碩反殘殺動物言論與文章多篇,激亢國人良知。

一九三零年八月美國「蔬食雜誌」報導呂碧城事蹟

呂碧城何以勝任撰寫是書?精通英語外,久居歐洲,熟稔西方護生範疇,尤與諸會幹事往還頻密。碧城首趟遠渡重洋,乃民國九年 (一九二零年) 九月事,年三十八,遊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至民國十一年 (一九二二年) 歸國。後四年,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 九月,年四十四,再赴美國。翌年四月,轉赴歐洲,漫遊法國、瑞士、意大利、奧地利、英國、德國。民國十七年 (一九二八年) 始,寄居瑞士,民國二十二年 (一九三三年) 冬歸國,年五十一。又五年,民國二十七年 (一九三八年) 返瑞士,年五十六。歐戰起,民國二十九年 (一九四零),抵香港,亦終老於斯。碧城去國合計十三年。

英國保守黨議員暨保護動物推手高爾爵士 (Sir Robert Gower) 致呂碧城函

旅歐之際,屢與倫敦禁止虐待牲畜會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美國芝加哥屠牲公會 The Abattoir Association of Chicago、世界聯盟保護動物會 World League Against Vivisection and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倫敦蔬食會 The Vegetarian Society、美國蔬食會 The National Vegetarian Society、荷蘭保護動物會 Nederlandsche Vereeniging tot Bescherming van Dieren 等協會鴻雁傳書。

民國十八年維也納國際動物保護會內場小影

民國十八年維也納國際動物保護會舉辦之街道遊行

民國十八年 (一九二九年) 五月十三日,國際動物保護會 Internationaler Tierschutz Kongress 於維也納舉辦國際大會,邀請呂碧城出席致辭。大會訂定十人演說,碧城居四,後因前者缺席,改列第三。碧城代表中國,以英語演說,同步口譯德語與法語,題目名「不可殘殺」There Should be No Slaughter。

碧城西遊所用英文名字有:Pi Cheng Lee、Alice Pi Cheng Lee、Upasika Chihmann。碧城刻意英譯呂姓為 Lee 而非 Lü,蓋歐美不僅常用 Lee 為姓或名,揣 Lee 字本義為避風處,獨具哲理與詩意。Upasika 為梵語,女居士之意,Chihmann 乃其法號智曼之音譯,民國二十七年 (一九三八年) 碧城撰「香光小錄」,即取名菩薩戒優婆夷智曼呂碧城。

馨菴公致康兒論呂碧城信札

呂碧城工詞,受知於名宿樊樊山、易實甫。約二十餘年前,余於臺北舊書肆百城堂得民國十八年上海中華書局發行之「呂碧城集」,寄呈  先父馨菴公披閱。 馨菴公覆信云:

「康兒:我已把呂碧城全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事實上,她的詞集『曉珠詞』家中有的,我早已看過,但她的詩和文是這次才看到。我覺得她的詩和詞都是第一流,但文則差一點,堆砌的詞藻太多而不懂古文的義法,可是已經大不容易。像這樣學貫中西的人才,八十年前固然女子中只有這樣一個,到今天來看,合男女一併算來,還沒有第二個人!(現在精通英文的極多,而兼精中文的却極少。)

由於通曉英文之故,在歐美遊記中將每一個古跡的歷史淵源,勾勒得非常詳細,各地的文藝史乘都寫得極清楚,她是參考了許多英文書籍而寫的,可供後人參考。她曾在歐美各國撰文並在維也納幾千外國人的大會中發表她的保護動物演講詞。(現在精通詩詞的女子如沈祖棻、周鍊霞等都不懂英文,台灣、香港許多女作家詩詞既不懂,英文亦有限。)

呂碧城任監督之北洋女師範學堂學生合影,攝於民國元年

她的父親呂鳳歧,字瑞田,是光緒年間的翰林,曾放過山西學政。她的長姊名惠如,次姊名美蓀,都工於文學,被稱為『淮南三呂』。當在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創辦北京女子公學,聘她任總教習,後升監督,那時她才二十一歲。民國九年,她自費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隨即漫遊歐洲各國。才學太高了,終身無法遇到合適的對象,結果孓然一身,於一九四三年病歿香港,年六十歲。臨終時吟一首自輓詩:『濩落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祇此回。』臺灣能買到民國十八年印的書,而且很乾淨清潔,卻不容易。  父泐。十月十一日。」

民國十八年中華書局出版之「呂碧城集」上下兩冊

馨菴公題跋文於「呂碧城集」內頁

馨菴公題跋文於「呂碧城集」內頁詳圖

馨菴公爰書長跋於民國十八年中華書局出版之「呂碧城集」扉頁,其文與信文相似,曰:

「旌德呂碧城女士,字遁夫,號聖因,生於一八八三年 (清光緒九年),有長姊惠如,次姊美蓀,並工文學,世稱『淮南三呂』。父鳳歧,字瑞田,光緒三年庶吉士,授編修,曾任山西學政。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創辦北洋女子公學,碧城為總教習,旋升監督,年才二十一。民國成立後,專心攻讀英文,遂於一九二零年自費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又漫遊歐洲各國,發表演說並撰文提倡戒殺保護動物,晚年奉佛愈虔。一九四三年一月廿四日病歿香港,孓然一身,得壽六十。臨終作自輓詩:『濩落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祇此回。』 倫識。」

民國二十四年出版之「詞學季刊」創刊號封面

「詞學季刊」創刊號內「現代女子詞錄」,見呂碧城填「應天長」詞

馨菴公眉批「應天長」詞

吾家舊藏民國二十四年 (一九三五年) 龍榆生編「詞學季刊」創刊號,其中「現代女子詞錄」,見呂碧城「應天長」詞,馨菴公眉批頁端,曰:

詞中「樂」、「託」、「鶴」,
均在「詞林正韻」第十六
部內,但「客」、「白」則在第
十七部內。碧城誤押矣。
倫。

戈順卿輯「詞林正韻」內頁

「詞林正韻」第十六部首頁

「詞林正韻」第十六部第四頁見「託」、「樂」、「鶴」三字

「詞林正韻」第十七部首頁

「詞林正韻」第十七部第四頁見「白」、「客」兩字

「詞學季刊」第一卷第二號之「近代女子詞錄」,見呂碧城「賀新郎」詞,馨菴公眉批頁端,曰:

語語有物,與諸
鬚眉呻吟呫嗶,作 
哀虫悽調者迥別。
倫。

「詞學季刊」第一卷第二號封面

「詞學季刊」第一卷第二號內「近代女子詞錄」,見呂碧城填「賀新郎」詞

馨菴公眉批「賀新郎」詞

故友張壽平教授為龍榆生高足,藏龍榆生往來信札百餘通,輯「近代詞人手札墨寶」,民國九十四年 (二零零五年) 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印出版。余得其呂碧城信札三通。

張壽平教授輯「近代詞人手札墨蹟」封面

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一首頁

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一次頁

張壽平教授注釋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一

第一通信札作於民國二十七年 (一九三八年) 八月二十二日。信曰:

「榆生先生惠鑒:七月三十一日 賜書,祗悉一是。聶公勸信佛法甚善,讀經雖無所得,宜從事實著手。

聶其杰居士遺影

按:聶公即聶雲台 (一八八零至一九五三),原名其杰,法名慧杰,湖南衡山人。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年)秀才,後經商,晚歲信奉佛教,自號居士,撰「保富法」。

先發欣厭之心,知人生皆苦,佛國為樂,去就既決,自能逐漸領悟。聞散原老人絕食殉難,諒 尊處早得消息。

陳散原先生遺影

按:散原老人即陳三立 (一八五三至一九三七),號散原,江西義寧人。父寶箴,湖南巡撫,維新要員。散原為詩壇祭酒,日軍佔北平,絕食五日殉國。

吾人今日皆係忍辱偷生,解脫之法,惟往生佛國。香港富豪何東夫人逝時,有多人為之誦佛。

何東爵士遺影

張蓮覺居士遺影

一九三八年一月六日「香港工商日報」刊載張蓮覺居士死訊

一九三八年一月六日「香港華字日報」刊載張蓮覺居士死訊

按:何東夫人即張蓮覺居士 (一八七五至一九三八),廣東新安人。

葉玉甫君適亦在場 (葉函稱此為其平生之一快事),謂與百餘人同見白光起於尸足,繞身而上,可證其往生佛國。

葉公綽總長遺影

按:葉玉甫即葉恭綽 (一八八一至一九六八),字玉甫,譽虎,號遐庵,廣東番禺人。民國九年任交通總長,民國十二年任財政部部長。信奉佛教,自號居士。

呂碧城撰「香光小錄」目次

「香光小錄」首章「何東夫人生西記」

民國二十七年 (一九三八年),呂碧城撰「香光小錄」,首章即「何東夫人生西記」,記張蓮覺居士死事甚詳,曰:

「香港何東爵士之德配張蓮覺女士,夙具善根,雖處豪華,能信佛法。以鉅金建一東亞宮殿式之佛堂於香港,曰東蓮覺苑。…當氣絕之時,眾為同誦彌尊聖號,代求接引。少頃,一片紅光起於足底,旋變為白光,繞身而上。此係葉君恭綽來書所言,謂與百餘人同見。予復致函該苑監理林楞真女士,探詢詳情,亦云確曾目睹。且云入殮時,面色轉潤而帶笑容,肢體柔軟,頂部後冷,曾為生西之證。」

張蓮覺居士創辦東蓮覺苑之外景

何東及其子女本不信佛,今皆信矣。敝業師故 嚴文惠公幾道之媳呂淑宜女士,早慧,精研西學,聞已在北平萬華山為尼,法名常慈,彼夙與舍間有戚誼。

嚴幾道先生遺影

按:嚴文惠公幾道,原名復 (一八五四至一九二一),字幾道,福建侯官人。晚清翻譯巨擘,譯有「天演論」、「原富」等。

我等皆忝屬智識階級,非迷信者。感於此世界太苦,實不堪鬱鬱久居。 先生宜早自為計,勿沉淪也。拙稿小冊印否,已無關係。本因拙譯之經欲改正重刊,故先就正有道。今已付印,不及待矣。『曉珠詞』全稿久在新加坡,付印定約今年二月十日出版,故疑早已寄至 尊處。已付半價於印字局,餘半則預存友人處,並已將 尊址答條寄友託代發,詎迄今杳無消息,世事如此,惟有慨歎。近撰『人死後如何』英文小冊,已寄倫敦付刊,俟出版呈數。又自題詞集,『石州慢』一闋賜和為奉。匆頌 著安。

碧城拜上。八月廿二日。

商務印書館已復業否?便乞  示及為荷。」

「近代詞人手札墨蹟」見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五通

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二首頁

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二次頁

張壽平教授注釋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二

第二通信札作於民國二十七年 (一九三八年) 十一月十六日。信曰:

「榆生詞友惠鑒:十月抄寄雪繪詞,計已 收到。趙叔雍處祈 代為解釋為幸。

趙尊岳先生遺影

按:趙叔雍 (一八九八至一九六五),原名尊岳,詞人。

頃奉十月十四日 尊函,知於淨土已經起信,至為欣慰。茲請更進一步下大決心,最好能持五戒及永斷肉食,否則嚴戒殺生。宅中立即供奉 阿彌陀佛聖像,每日至少誦 聖號百聲,此係萬劫生死關頭,勿遲疑也。城來歐半載餘,見種種駭目傷心之事。五月間比京地震,城致函慰問一女友,彼答云:地震不驚,但種種世事令人驚駭欲絕,可謂知言。

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一日比利時地震後市容

按: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一日午時,比利時遭芮氏五級地震,當時報導稱四十五年間最大地震。

全球猶太人一千六百萬,現有半數處地獄生活,全家自殺者甚眾。(不知滬報詳載否?)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九日暨十日,德國納粹襲毀德奧猶太人財產存影之一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九日暨十日,德國納粹襲毀德奧猶太人財產存影之二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九日暨十日,德國納粹襲毀德奧猶太人財產存影之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九日暨十日,德國納粹迫害德奧猶太人遊街存影

按:此為余僅見國人論涉德國迫害猶太人信函。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九日至十日,德國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與奧地利境內猶太人財產,屠殺序幕,史稱水晶之夜。事發六日,碧城致函龍榆生。

請看此世界而能久居耶?不求往生佛國將何往乎?佛像可向佛學書局購請,(不論畫之優劣皆聖靈所在),茲奉贈拙繪普賢菩薩像一葉。

一九三三年「佛學半月刊」第六十三期刊呂碧城繪南無地藏王菩薩像

按:碧城亦能畫,多佛像。余嘗見民國二十二年 (一九三三年)「佛學半月刊」第六十三期刊碧城繪南無地藏王菩薩像。

城譯『普賢行願品』畢即繪此像,七日竣工。

民國二十四年出版呂碧城英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及淨土綱要合刊」

按:民國二十三年 (一九三四年) 十月,呂碧城譯成「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及淨土綱要合刊」The Two Buddhist Books in Mahayana。翌年私印問世。

於最後一日晨起,驚見洗面盆中 (所用之洗手水),泥土甚多,沉於水底,形成蓮花一朵,共計十瓣 (合普賢十願之數)。先一夕曾誦 佛號甚久始歸寢,誦時洗手甚勤,(如喝茶或因事離坐必洗手一次),每洗一次即換水 (自信兩手無泥垢),而就寢後門窗皆閉,無人得入,此泥土由何而來,殊為奇事 (城因此而正式皈依普賢菩薩),此二月十八號事也。前三年甫匝月,值陰曆二月十八日 (陽曆三月廿二日),午餐後往佛堂打字 (經稿) 一小時,返寢室又見洗臉盆內水底沉垢作蓮花形,花上棲一白鶴。

按:此乃民國二十四年 (一九三五年) 事。

又譯終畢,買蓮花供佛,得手形蓮瓣一雙,其攝影附呈,乞 檢收。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及淨土綱要合刊」附錄二見手形蓮瓣撮影

按:呂碧城英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及淨土綱要合刊」,英文附錄一詳記民國二十三年 (一九三四年) 得手形蓮瓣。英文附錄二又記民國三十四年 (一九三五年) 洗面盤中泥土成十瓣蓮花。手形蓮瓣之撮影則刊載於附錄二。

又譯經時,右眼角生小瘤如粟,恐其長大為患,命女僕簡氏以絲線繫之,逐日加緊,一日隨手而落。以顯微鏡窺之,乃青色蓮花一朵,長瓣重疊花供佛,祝曰:若我將生淨土者,請佛示以徵兆。是夜夢水面茁生連芽,極為肥密,方審視時,景物倏換如電影之換片。然則為湖面有竹木之柵,雙條微露,其端於水面如電車之軌道,(西湖中每見此物,乃插籬劃分水界),蓮葉生此道中已展,大盈尺。予夢中自語曰:『誰種蓮花於此路中』,而於路字之音特別提高。醒時忽憶日間曾乞徵兆,此為佛之答語,分明示我曰:汝蓮邦有路,今始萌芽爾。城每年於是日作重大紀念,明日又逢此期矣。城之斷除肉食則較早二年,至本年十二月廿五日為滿足十年。自甘蔬果,從不思食腥羶,絕無所苦。君等盍試之,於經濟、道德皆大有裨益,尤為學佛人之根本要義。蓋佛意大慈悲為心,若殺生食肉則與 佛心相反也。英文「人死後如何」小冊昨始出版,茲寄呈 教。(收到後乞示知)。拉雜書此,祈 恕不恭,文債山積,無華文打字機,實不暇起草也。敬頌 著安。

碧城拜上。十一月十六日。

書另封寄綠色紙面者為拙著。」

「香光小錄」第二章「蓮邦之路」首頁

「香光小錄」第二章「蓮邦之路」次頁

碧城因十一月十七日之夢兆,自此篤信佛教,詳記「香光小錄」第二章「蓮邦之路」。文曰:

「期年 (即西曆一九三十年),值十一月十七日,俗所謂彌尊聖誕,予購菊三朵,供於聖像而祝曰:若我得生淨土者,懇佛賜以徵兆。是夜睡時,初亦亂夢紛紜,但於雜亂夢境中,忽似影片之展。清景現前,為平闊之水,水面茸茸有物。趨近諦視,則皆蓮芽,極為繁密。倏忽景片又換,則水中有籬或柵之類。(按此物名籪,為劃分水界之用,杭之西湖多有之。) 兩行並列,微露其端,如電車軌路。蓮葉已展大於此路式之中。予夢中自語曰:『此是誰種蓮於路中。』而於『路』字之語音,特別高重,遂醒。猛憶晝間所禱,此不啻佛告我曰:汝蓮邦有路,今始萌芽耳。且此夢結構巧妙,蓋蓮為水中植物,而路皆土石所築,故按理蓮不能生於路中,唯予所夢之路,乃在水中,由籬柵劃分水面而成路形,故蓮得生其中也。不唯夢境巧妙,而且意義切合,又為即日所得之答辭。予於淨土,自此遂深信不疑也。」

呂碧城英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及淨土綱要合刊」The Two Buddhist Books in Mahayana,書尾英文附錄亦刊此文。惟夢兆之年作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而「香光小錄」作一九三十年十一月十七日。是信則稱:「八年前十一月十七日」,據此應為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三

第三通信作於民國二十九年 (一九四零年) 九月十二日。信曰:

「榆生先生詞友惠鑒:來緘所述窘境,凡存心忠厚者當能原諒。佛說世事如夢幻泡影,不必深論。倘能以歸依三寶自鳴,則以佛法之立場,不受世法之界限。桑榆之收,莫善於此。頃有友人談及,城亦持此論,非以虛言奉慰也。如能真實歸佛,則於世事一切能安心,自覺另換一個天地,將來尤獲益無窮。尚希有以自解,勿徒戚戚。如蒙 賜函,請由滬轉為要。手此。敬頌 吟安。

碧城拜上。九月十二日。」

鈐印:「榆生珍藏」、「縵盦珍藏」。

張壽平教授注釋呂碧城致龍榆生信札之三

「近代詞人手札墨蹟」見張壽平教授注釋信札之三

縵盦,張壽平教授之號。張教授於「近代詞人手札墨蹟」第二九四頁注釋此信云:

「此當是民國二十九年之九月十二日碧城自香港寄上海轉榆師南京札。近數年,榆師在上海以家累到處兼職,備極苦辛。至本年春,體力不支,又發宿疾,已陷窘境。適汪精衛抵南京,以舊誼召相見,告以:

『今國土已失如許,陷區百姓無依,吾行但求有助於國人而不計個人之毀譽。』

並邀榆師共事。榆師遂應南京之聘。然其心忐忑,不安殊甚,乃因改變通訊地址,函告碧城女士,就便一訴所歷窘境與此時心跡,遂獲此札。

札言『賜函請由滬轉』,蓋此時上海猶為『孤島』,女士不欲與南京有糾葛也。(翌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向英、美宣戰,上海亦陷。)」

呂碧城行楷李白「行路難」詩扇

呂碧城行楷李白「行路難」詩扇局部之一

呂碧城行楷李白「行路難」詩扇局部之二

寒齋復藏呂碧城行書李白「行路難」詩扇。詩曰: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
羞值萬錢。停杯投
筋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欲
渡黃河
冰塞川,將登太行
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
復乘舟
夢日邊。行路難,今安
在?破浪
乘風會有時,直掛雲
帆濟滄海。

問皋先生大人雅正,
皖南女士呂碧城書。

鈐印:「碧城」。

民國十八年呂碧城出席致辭維也納國際動物保護會,坐首排右四

民國十八年維也納國際動物保護會場外群眾

民國十八年 (一九二九年) 五月十三日,呂碧城於國際保護動物會舉辦之維也納國際大會演說,題目名「不可殘殺」。辭曰:

「吾國保護動物之道,或亦世所樂聞也。查此項主義,濫觴最早,而成於三種源流。一、佛教。二、孔教。三、古代法制。佛教之旨,嚴禁一切屠殺。孔教則示節制,不得殘忍濫殺。有『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之說。至於古代法律,則散見於約近三千年前周代之禮制,有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民無故不殺豕之說。蓋必因祭祀宴饗等典節,不得已而殺牲。日常食品,惟蔬菜米穀而已。……

自一九一一年中國大革命以來,改良建設之事居多,而吾國古代所遺之文明,亦幾隨而蕩盡。然最近予讀中國報紙,謂有歐商向天津地方政府請護照,欲每年運牛肉九百萬磅及活牛一萬隻出口,業經吾政府正式拒絕,謂牛於中國專為耕田之用,不得屠為食品,此項古制,今已恢復云。

吾輩既討論種種方法,保護動物,無微不至矣。然最後仍承認動物之應被殺,則吾人對於此點,將如何解說之乎。禁止虐待,僅為吾希望之一部分,而不能完全貫澈吾之主張,無論吾之希望,實現之期如何遙遠,雖在千年後,予誓從今起開始運動。人類之殺動物,完全係以強侵弱,予認為世界文明之重大羞恥。昔美總統林肯未作拯救黑奴之戰以前,黑奴之地位,與禽獸相等。販賣黑奴者,蓋不自知其行為之謬誤。正猶今日吾人之殺動物,而誤認為當然也。予更敢聲明者,世界之和平,斷非國際條約及辦法所能維持,必賴人心維持之。須由公道、正義、仁愛之精神養成之,此等精神,去私愈遠,而價值愈高。……如由人類推及異類,則價值尤高。若人類之性質,與此等精神同化,則和平之空氣,充滿地球,即世界和平真正成立之日也。廢屠非僅予個人主張,亦且代表吾國一切愛和平而蔬食人云。」

百年後讀其演辭,猶足警憒覺聾。碧城知行合一,弘揚廢屠於中外,時女性固無第二人,男性亦拱讓弗如,其心襟又豈止於倚聲一道。遂名是題「中國保護動物運動之母呂碧城女士」,惟冀不負其畢生志業。

呂碧城女士遺影,攝於滬上

連近目次:

民國女詞人呂碧城逝世八十周年,潘惠蓮女士撰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上旬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