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一闋詞一卷畫一段秋闈情誼

媒體

道光年元年 (一八二一年),烏程宋月樵,仁和趙秋舲相識於杭城鄉試,後成莫逆。道光九年 (一八二九年),宋月樵分發福建,趙秋舲乃以 「摸魚兒」 詞贈別,見 「香消酒醒詞」。民國六十七年 (一九七八年),玄孫宋訓倫流寓香港,偶讀 「摸魚兒」 於 「香消酒醒詞」,不勝神往,爰倩臺灣名畫家程芥子以詞意繪 「秋江送別圖」,以誌先德,寄思家國。而今,來孫宋緒康追述自道光元年逾二百年間,纏繞於一闋 「摸魚兒」 詞之世代邃情。縱滄海桑田,藝壇風雅,餘韻猶存。

策展暨編輯室

程芥子先生繪 「秋江送別圖」

道光元年辛已 (一八二一年) 秋八月,浙江省省城杭州府開辦鄉試,拔選舉人。鄉試原每三年秋季八月開辦一次,稱秋闈,惟辛已鄉試離嘉慶二十四年 (一八一九年) 鄉試僅兩年,蓋仁宗崩於嘉慶二十五 (一八二零年),宣宗繼位,年號道光,特增設鄉試一場,稱恩科。

湖州府、歸安、烏程縣城圖

先世自明末南遷浙江省吳興府烏程縣,太高祖月樵公辛已秋赴杭城鄉試,於考場識杭州府仁和縣趙秋舲先生,揭榜同登舉人,是為同年。昔同一榜或同一年登第者咸以同年相稱,科舉時代之風俗。烏程、仁和相鄰,隔數十公里,後數年,月樵公與秋舲先生往還頻密,義結金蘭。

紫禁城保和殿外景

道光二年 (一八二二年) 春二月,秋舲先生抵京城會試,考錄貢士,乃得列席四月殿試,考拔進士。迄自乾隆,殿試訂四月二十一日,考場設北京紫禁城保和殿,考題由皇帝擬定,固稱殿試,或廷試。會試原亦每三年春季開辦一次,稱春闈,宣宗登極,增設恩科會試。秋舲先生乃道光二年壬午恩科第二甲第四十六名進士。月樵公則後七年抵京會試,為道光九年 (一八二九年) 己丑科第二甲第一百零三名進士。

「吳興科第表」 封面暨扉頁

「吳興科第表」 記月樵公於道光元年登舉

「吳興科第表」 記月樵公於道光九年登進士

馨菴公跋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上冊

先父馨菴公嘗題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上、下冊扉頁。上冊跋曰:

高祖月樵公 (諱炳垣),道光
九年己丑科二甲一百零三
名進士。見本書中卷一零
二六頁及下卷二七八七頁。
并見湖州府志。
宋訓倫謹識,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香港寓次。

鈐印:「宋訓倫印」。

馨菴公跋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下冊

下冊跋曰:

「月樵公分發福建,詞人趙秋舲 (慶熺,道光二年進士,著有香消酒醒詞。) 有 「送宋月樵同年之官閩中」 調寄 「摸魚兒」 云:

『記天街一條軟繡,馬蹄催送歸意,杏花開滿旗亭路,又早蘆花風起。人去矣,看一棹秋江,萬里還千里。宦遊誰比,有處處青山,題詩選勝,莫厭折腰米。   天涯好,最好武夷仙地,榕城萬綠如水,放衙聽鼓何曾慣,且學黃綢擁被。成臥理,料養鶴調琴,都在紅蕉底。訟庭無事,但竹馬騎來,兒童笑說,領略荔枝味。』   

吾家先世浙之烏程,自此遂寄籍閩侯。右詞情景兼勝,因乞畫家程芥子為作 「秋江送別圖」,並題此詞圖上,以誌吾先人與詞壇名宿之翰墨交誼也。」

鈐印:「玉貍」、「宋訓倫印」。

馨菴公手書信箋之一暨照相

民國七十六年 (一九八七年),余年二十五,負笈英倫,  先父馨菴公手諭曰:

「康兒,我的高祖月樵公 (你的太高祖) 在道光九年得中進士後,奉朝命分發到福建去做州縣官 (以進士資格做州縣官,被稱為 『老虎班』)。他的朋友杭州人趙秋舲 (名慶熺,也是道光年間的進士,工於填詞,著有 『香銷酒醒詞』),是著名的詞人。特地填了一首『摸魚兒』詞送別他。此詞我從 『香銷酒醒詞』 中看到,特請程芥子伯伯畫了一張 『秋江送別圖』,並將此詞題在畫上,以為紀念。程伯伯專長人物畫,是台灣的名畫家,現在畫人物的畫家越來越少了。這張畫設計高雅而有趣味,圖中兩個主人公江干離別依依不捨,談個不休,撐船的舟子等待不耐,甚至納頭入睡,各人神態栩栩如生,其構想妙極。程伯伯不幸於前幾月因遊香港而因心臟病發逝世,這張畫更覺珍貴了。我特地囑人拍了一份黑白照片 (原畫是著色的,拍照人說,照相效果,黑白比彩色更為清晰),以一張寄給你,以一張寄給澹宜,你們不能時常回家欣賞掛著的這張原畫,却可時常把玩照片。這幅畫是美術而有藝文價值的作品,況且是我們祖上的故事,極堪珍視。

父字。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一日。

並附一張溥心畬送給我那幅畫的照片,這畫真是他的精心極作!題跋中並敘及我與他的交誼。」

程芥子先生繪 「秋江送別圖」 全景

程芥子伯伯繪 「秋江送別圖」,題摸魚兒詞並跋,跋曰:

「訓倫道兄以仁和趙秋舲先生送別其令高祖月樵公服官閩中摸魚兒一闋詞意,囑製秋江秋別圖。雨霽窗明,拭硯寫此,恐未足狀當日風光於萬一也。芥子畫並識。」

鈐印:「程氏」、「芥子」、「春水樓」。

程芥子先生繪 「秋江送別圖」 局部之一

程芥子先生繪 「秋江送別圖」 局部之二

程芥子先生繪 「秋江送別圖」 局部之三

跋文未寫年月,  先父民國七十年題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業述程芥子伯伯繪圖事,是畫當作於民國七十年或更早。余於坊間見程芥子伯伯繪 「秋江送別圖」 稿本,署戊午紀年,乃知 「秋江送別圖」 繪於民國六十七年 (一九七八年)。程伯伯原名柳燊,以字行,浙江餘姚人。生於宣統二年 (一九一零年),依  先父手諭所記,應歿於民國七十五年 (一九八六年),而非眾所云云之民國七十六年。

馨菴公手書信箋之二

又十五年。民國九十一年 (二零零二年),余年四十,定居台北,  先父傳真手諭,曰:

「康兒,收到你寄來北京孔廟所攝照片,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群碑林的形貌,很有意思。

趙秋舲 (慶熺) 是道光二年的進士,但他致力於詩詞的時間和興趣,遠超過仕途榮利。他考進士只是爭取一個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不讓別人輕視,所以平日祇是教授生徒,以資餬口。曾經一度被徵選到四川某地去做知縣,也因病未去。他送我的高祖月樵公那首摸魚兒詞,稱我高祖為 『同年』,我猜想那是因為他們二人在浙江鄉試中同一年考試成功,所以稱同年。(要鄉試考得 『舉人』 資格後,方能應北京的會試。我們是浙江湖州人,他是浙江杭州人,所以他們二人就在同一年應浙江的鄉試。)

鄉試極重要,黃宗漢即因在福建省鄉試時的卷子,恰巧分在月樵公閱卷的那一房內,被月樵公高度賞識,把這卷子拔出來,推薦給主考大臣,才奠定了黃宗漢後來飛黃騰達的基礎。所以這門生對於這位房師感激終身。

房師的資格必須要進士出身,所以每逢舉行鄉試,該省督撫便從進士出身的地方官中,聘請幾位來擔任閱卷官。

父。二零零二年九月廿七日。

專制時代,帝皇能夠統治天下,進士就是帝皇的統治工具。」

馨菴公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下冊內頁

先父信中提及北京孔廟碑林,即指國子監街孔廟內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昔年讀書人固極重視功名,然未必盲從。  先父旁批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之道光九年己丑科進士題名頁曰:

「高祖月樵公諱炳垣二甲一零三名。訓倫謹識。以龔自珍之宿學名列三甲,科名真不足道也。」

龔自珍 (一七九二至一八四一年) 字璱人、爾玉、定庵,原名鞏祚,浙江仁和人。道光九年己丑科第三甲第十九名進士,月樵公同年。好治經、今文、掌故、蒙古文、西北輿地、諸子、道釋、金石、術數。詩文瑰麗恢詭,洵一代通儒。然科途蹶跌,嘉慶二十三年 (一八一八年) 中舉,至道光九年十一年間,共六場會試,含兩場恩科,落第五場,至道光九年始登進士。鑑此,科名不足道學問矣。

趙秋舲先生撰 「香銷酒醒詞」 封面

趙秋舲先生撰 「香銷酒醒詞」 扉頁

趙秋舲先生撰 「香銷酒醒詞」 內頁

趙秋舲先生撰 「摸魚兒」 詞,送宋月樵同年之官閩中

秋舲先生撰「香銷酒醒詞」、亦作 「香消酒醒詞」。有魏滋伯 (名謙升) 道光二十八年 (一八四八年) 重五後三日序。重五即五月五日端午節,是序撰於五月八日。金石書畫名家趙次閑 (名之琛) 於道光二十九年 (一八四九年) 春正月之吉題詞集名於扉頁,正月之吉乃一月一日。另有許吉齋 (名乃安) 道光己酉 (一八四九年) 正月後序,正月一月也。可知 「香銷酒醒詞」 於道光二十九年 (一八四九年) 春付梓。許吉齋後序有句曰:

「丙午余官蘭州,聞其病且革,馳書約日行將歸矣。盍少待我丁未去官,至中途而兇問已至。歸而求其遺槀,我棠甥出一編示余曰:此先人所著詞曲若干闋,吳蘋香女士手為編次,魏滋伯廣文為之序。」

秋舲先生病於丙午,道光二十六年 (一八四六年),次年丁未,道光二十七年 (一八四七年) 歿。女詞人吳蘋香編校詞集,乃平素唱酬之文字知己。名藻,浙江仁和人。著 「花簾詞」、「香南雪北詞」。

月樵公撰 「困學蒙證」 封面

月樵公撰 「困學蒙證」,陳恭甫序

月樵公撰 「困學蒙證」,吳伯新序

月樵公諱炳垣,字辰輝、薇卿、月樵。「吳興科第表」 錄其官福建省建陽縣知縣。「湖州名人志」 則記:「宋炳垣,烏程人。清書法家,書學蘇軾,尤善飛白。道光九年進士,道光十三年知福建明溪縣,亦曾知古田縣」。據此,  月樵公歷官福建省建陽、明溪、古田三縣知縣。著 「困學蒙證六卷」,有陳恭甫 (名壽祺) 道光十年 (一八三零年) 庚寅夏五月三日序,句曰:

 「歸安月樵宋令君,由進士巫仕來閩,嘗出示所撰 『困學蒙證』 若干卷,則于經說,固一一援據淹洽。」

令君乃知縣之尊稱,悉  月樵公於道光十年夏已抵福建,秋舲先生摸魚兒詞當撰於道光九年 (一八二九年) 秋,約一百九十年前事矣。「困學蒙證」 另有吳伯新 (名孝銘) 房師序,句曰:

「歲乙未,余視學斯土,謁余使署,手所編 『困學蒙證』 相示,乞一言弁其端。」

乙未,道光十五年 (一八三五年),書應是年付梓。余嘗讀羅琳先生撰 「困學蒙證著者考」,闡揚先祖幽光,居功至偉。

四十餘年前,先父寄寓香港,偶讀秋舲先生摸魚兒詞,時家國陸沉半甲子,故家舊迹,悲喜交織。爰於民國六十七年遙倩臺灣程芥子伯伯繪 「秋江送別圖」,追念高祖遺芬。先父復慮後輩不自珍愛,是畫恐落寞湮滅,乃於民國七十六年寄諭英倫,深懼舊文化終根斷吾家! 十五年後,民國九十一年,再傳真手諭至臺,諄諄教誨。書香飄植,何其不易!約二十年前,余精裝 「秋江送別圖」 成一手卷,為宜保存之故,又六年,余倩亡友沈映冬丈  題署簽條。文曰:「程芥子繪秋江送別圖。沈映冬敬署。」 鈐印:「映冬懽喜」。

沈映冬先生題署 「秋江送別圖」 簽條

道光年一段秋闈情誼,一闋摸魚兒詞,一百九十年間,不僅斯情未曾了斷,更堆疊出瓣瓣漣漪,有追遠之情,有家國之情,有父子之情,有數代朋交之情。化諸文藝眾相,有書跋、有繪畫、有信函、有簽條。足證紅塵百劫,惟情悠悠難泯。

江岸離別依依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一年三月中旬展出
閱讀 3406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