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生卻月錫壺拓領風雅

 陳曼生、楊彭年、汪小迂合製卻月錫壺局部

憶二十餘年前,余承故友張壽平先生引介,識郭若愚先生於滬上。壽平先生時言若愚先生珍藏之數枚西泠名家篆刻,精妙絕倫,余遽欲一睹為快。後數年,頻遊滬上,務造謁若愚先生於淮海中路金梅花室,並得縱覽庋藏之明清兩代名家印章數百方,富轢覃精,媲美民初丁輔之、高絡園、葛書徵、俞序文四家。深憾世之不知先生,尤未能見其懷璧。民國八十九年,遂編纂出版若愚先生文革前後報刊發表之篆刻文章,裒集為 「篆刻史話」。先生之淵博,證以著述:「殷契拾掇」、「殷契文字綴合」、「紅樓夢風物考」、「太平天國革命圖錄」 等。交誼漸深,乃悉若愚先生所藏,又非僅印章一門,碑帖、書畫、銅器、硯臺、竹刻、茶壺、錢幣,咸其深好,琳瑯名品,驚歎神移。惜碑帖多已於文革抄家後為公家博物館竊佔,先生引以為恨。若愚先生為一代鑑賞大家,觀其庋藏,精辨據證,去蕪存真,誠後者準繩。

郭若愚先生遺影

余於金梅花室屢觀陳曼生錫製卻月壺,壺置淺色木盒,藏一倚牆高櫃下。曼生壺多砂壺,錫壺稀見,僅知兩把,此其一,其二見一拓片存影,拓片亦若愚先生之珍,原壺未知尚在人間否?

陳曼生,名鴻壽,字子恭,號曼生、曼壽、種榆道人,浙江錢塘人。乾隆三十三年 (一七六八) 生,道光二年 (一八二二) 卒,嘉慶六年 (一八零一) 拔貢。官溧陽知縣,南河海防同知。精詩、書、畫、印,印名尤高,西泠八家之一。嗜壺藝,創十八壺式,著「種榆僊館詩鈔」。

世稱曼生創十八壺式,實不僅此。十八者,乃:
一、石䂪;二、汲直;三、卻月;四、橫雲;五、百衲;六、合歡;七、春勝;八、古春;九、飲虹;十、瓜形;十一、胡蘆;十二、天雞;十三、合斗;十四、員珠;十五、乳鼎;十六、鏡瓦;十七、棊匳;十八、方壺。曼生以雅物、花果、天象,橫空索想,得其旨趣,付注於壺,破前人默守相襲之樊籠。

陳曼生、楊彭年、汪小迂合製卻月錫壺正面。郭若愚先生舊藏

陳曼生、楊彭年、汪小迂合製卻月錫壺正面拓本。郭若愚先生舊藏

卻月,即缺月、半月。宋李綱有:「缺月如鉤,微雲半掩,的燦星河碎」 詞句。宋葛立方亦有:「正微涼,西風初度,一彎斜月如鉤」 詞句。詩詞傳神,卻月之形,必當為鉤。曼生十八壺式之卻月,若作砂器,焉能真造鉤之銳利狀?形似而已。錫本金屬,質軟易塑,製卻月壺,一彎銀鉤,光澤鑑人,自與砂製天壤之別,洵上品也!世俗矇瞍,識真諦者又幾?

曼生卻月錫壺,高九點六公分,紅木鋬,白玉蓋鈕。壺側行書刻 「新月半規,清風七碗,恐招損而戒滿。」 署款 「曼生銘」。曼生所鐫。另一側刻梅花一枝,署款 「小迂作」。字畫筆劃中填漆。

陳曼生、楊彭年、汪小迂合製卻月錫壺背面。郭若愚先生舊藏

陳曼生、楊彭年、汪小迂合製卻月錫壺背面拓本。郭若愚先生舊藏

小迂乃汪鴻 (一七六八至一八二二),字延年,號小迂,安徽休寧人。客陳曼生幕。畫花鳥、山水,皆秀出時流,與錢叔美 (杜)、改七薌 (琦)、張老薑 (鏐)、郭頻伽 (麐)、曹種水 (言純) 諸人友善。工鐵筆,凡金、銅、瓷、石、磚、瓦、竹、木之屬,無一不能奏刀。兼能修古琴,度曲吹簫,又善刻砂壺。余嘗見小迂花卉扇面,與曼生花卉神似,題:「青裙玉面夜相識,九月茶花滿路開。伯生先生清賞。汪鴻。」 又見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簡明篆刻辭典」,小迂刻 「頻翁六十以後翰墨」,當為郭頻伽刻,與曼生治印幾難分辨。

曼生卻月錫壺底作陽紋格欄圖,細緻古雅,別添奇趣,忖曼生作此,或寓意宋吳潛句:「清曉園林霜似練,黃昏欄檻月如鈎」 之詩境。

曼生嗜創壺式,製壺一藝非其能為,曼生砂壺咸倩楊彭年手製。彭年乃乾嘉製壺名家,砂錫俱精,一門眷屬亦工壺藝。賦梅花館藏朱石楳、楊彭年合璧圓珠錫壺,爰證彭年亦精製錫,曼生卻月錫壺,當彭年手製。

郭若愚先生手拓陳曼生飛鴻延年錫壺,乃師阮性山補梅並跋

若愚先生另舊藏陳曼生飛鴻延年錫壺拓本,壺底有飛鴻延年瓦當紋飾,壺內有 「曼生作壺永寶用」 七篆字,壺側銘隸書 「注以丹泉,飲之延年」,行書署 「曼生銘」,阮性山之珍藏。阮性山 (一八九一至一九七四),名繼曾,號性山、木五、柘湖、柘翁,杭州人。擅設色花卉,善梅竹。拓本有一長跋,曰:

「曼生茗壺,錫製者尤罕見,余於八年前得之。若愚仁弟過小齋,見而愛之,手拓此本,與原形不爽毫釐,精妙無匹。余為插花一枝,聊助清興,特愧畫不足觀耳。 戊子中秋節後五日,木石居士記於滬西三鴻村舍,時將還杭州。」

鈐印:『阮』、『性』、『山』。

戊子即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若愚先生拓壺後,倩乃師阮性山補梅。

檢視故友遺物撮影,昔年印書、籌展、品藻、縱談之樂,恍若昨日,而若愚先生棄世業十年矣。

陳曼生飛鴻延年錫壺底部拓本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年十月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