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元月二日, 溥心畬先生於錢賓四 (穆) 先生創辦之新亞書院,作旅港第二場演講,時書院校舍坐落九龍土瓜灣農圃道。當日,錢先生親臨主持演講,兩人俱為舊文化巨擘,契合自深。溥先生演講僅一千八百餘字,然義理精微確鑿,誠傳世教典。
策展暨編輯室
溥心畬先生遺影
民國四十八年 (一九五九年) 元月二日,溥心畬先生應香港新亞書院邀請演講,題目名 「書畫」,講辭全文刊登於元月三日、四日、五日 「華僑日報」。
錢賓四 (穆) 先生遺影
當日錢賓四 (穆) 院長致辭引介云:
「各位來賓、同學:今天新亞書院很榮幸能請到中國的藝術大師溥先生來此講演。他的大名各位早已知道;他的傑作,各位也有見過。我個人對圖畫是外行,現在不過趁這機會說一點意見;文化是國家的代表,國家的價值即在文化。大家都知道藝術在文化中佔重要的地位,今日各民族間賴以相互作深刻了解的即在藝術。各位知道;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有崇高地位,從前西方人不了解中國藝術;現在他們了解的程度雖不深,然而已經知道欣賞了。中國文化是人本精神的。藝術作品即表達了作者之人格,作者之個性,此個性亦即代表了中國文化之個性,溥先生不僅藝術造詣高,其人格修養亦很高。今天我們能接觸到溥先生,即等於欣賞一件崇高的藝術作品,因為他代表了中國的人文精神。」
民國四十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月三日香港 「華僑日報」 刊載溥心畬先生演講 「書畫」 遺辭
民國四十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月四日香港 「華僑日報」 刊載溥心畬先生演講 「書畫」 遺辭
民國四十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月五日香港 「華僑日報」 刊載溥心畬先生演講 「書畫」 遺辭
溥心畬先生講詞全文曰:
「諸位來賓、錢先生:今天承約,在此和各位相見,覺得很愉快。敝人學問淺陋,只就所知略說一說,望錢先生指正。
今日我要講的是書畫:書畫是根據文學而來,但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文學之本歸根結底,在做人,在如何正心誠意。我們並不因為這些是陳腐之說而不去說它。今日之父不像父,子不像子,乃是由于忽略了如何做人。所以一位從事藝術工作的人,當有崇高的品節;否則就無從談起。
我國歷代的書畫,形式上是一直在變的,而其理則始終不變。寫字的理,畫畫的理是永遠不變的,即古人所謂 『用筆千古不易』 是也。
我小時候,老師不許我畫畫。在留學時,所學是天文,生物一類的科學,與藝術相去很遠。直至廿八歲回國,才開始自 己學畫;有時在家中寫生,有時遊歷山川;然後將真山水涵泳于胸中,憑幻想力作畫,於作畫不但要遊歷,亦要有幻想力。不但繪畫,文學亦然。
東坡說:『六畜有定形,山水無定形而有定理』。我那時想東坡所說的話很對,例如山石烟波無定形卻有定理。我當時學畫,並無師友,完全是自己揣摩,自己研究,任何一個寶貴的經驗,都經過無數困苦艱難才能獲得,不如今日學生之有師長指導,輕易便可得到。
蘇東坡 (軾) 先生遺像。圖片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關於執筆,也是無定形的。東坡說:『執筆無定狀,浩然聽其所之』。故執筆之法,不必拘泥呆板,所要注意的就是手指要實,不可亂動,用力是在腕或肘,用筆要沉著,不可輕浮。當然要注意用中鋒。所謂中鋒即力中出也。即舉筆如舉物然,應取其平衡點的中心,筆才能執得穩。執筆又如拿刀切肉,用刀鋒正中切去才能切得下,切得好。所謂藏鋒,就是將筆鋒隱藏在中間,不可表露出來。篆書、隸書均能做到這一點,能寫字才能畫畫;不然,所畫的是膚淺的、華而不實的。
溥心畬先生執筆小影
古人所以有偉大的成就,乃在于誠,古人做一件事,用畢生全部精力擺上去。吾人如欲在藝術上有偉大的成就,亦當自誠字上下功夫。
能寫好字,才能畫好畫,二者是相連的。字如寫不好,畫即畫不好。
要有高深的藝術造詣,首先須有高尚的人格修養。要養成高尚的品格,就得多讀書,造成有書卷氣,才有好的風骨與風度。所謂風度,乃自修養中得來,是形體五官之外的東西,所謂 『腹有詩書氣自華』。至于胸無可墨,毫無修養的人,那就沒有辦法了。一個人從讀書中獲得了人格的修養,品性的陶冶,一切事便可做得好。例如:曾國藩、王守仁,他們是文人,但帶兵也帶得很好,都是讀書讀得很好的關係。
我在台灣,人多請我鑑別書畫的真偽。其實,只要講明了,任何人都能鑑別。只要多看真的,假的自然一看便知。
北朝多鑄像,南朝多畫像,在佛教未傳入中國以前,畫卻是 實用的。至王維,始以興之所至作畫;但仍有立意。至于隨便書畫作消遣,是唐以後的事。
唐王維繪江干雪意圖手卷。圖片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李思訓繪江帆樓閣立軸。圖片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畫上有所謂 『南宗』、『北宗』,其實是不對的,畫不能分 宗,此一名詞不過沿襲禪宗而來,時人愛髦時,才有所傳南北宗之稱。例如:我們說王維的為南宗,李思訓的為北宗,其實是毫無道理的。
溥心畬先生於己亥年 (一九五九年) 繪掃帚生菌圖,李嘉有 (猷) 先生雙跋。圖片來源: 董良彥先生
自古至今,書畫一定要題詩作跋,我在台灣的陋巷,曾經畫過一把破掃帚,原來破掃帚有什麼意思,我題上一首長長的古風。
許多朋友見了,高興題上幾句,後來看看,這把破掃帚就很有意思了。一幅沒有字的畫好像一場沒有聲音的電影,是索然無味的。能題詩才能寫出自己之胸襟,表達作者之情感。所以一個人作詩寫文章,雖不能苛求其人人要精,但也得會一點,即使是工程師、科學家,我也希望他們把文章寫好些,才能引人入勝。所以我勸學畫的朋友,要花點時間來學詩,要學得好固然不容易,要會寫卻不難。
關于用墨,古人說惜墨如金,這並非捨不得用墨,乃是要特別重視用墨。關於畫,如真正講藝術,並非在彩色,所以古人用水墨作畫,因為最好的彩色仍然畫不出景物的真光澤,故不如用墨,等於美女不必化牀,即能顯露出她的美。
關於著色,並非即刻可成,至少要十次廿次由淺至深的著色,才能著的好,才能動人而深入。
總之要學畫,先得讀書,先要修身,有了做人的根基,然後才可學畫,這就是我開頭提出的 「物有本末」 的本字,先 要務本的意思。」
香港九龍土瓜灣農圃道新亞書院外景。圖片來源: Facebook香港舊照片
錢穆先生作結尾語云:
「溥先生今天講的包括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今天中國人面臨了一個困難,就是他有所見,即一個學畫畫的人,他先當學經學、理學、再學詞章,然後學畫,這個理想是太高了。我們雖知道,但實無法達到。反觀西方人,他們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用的是客觀的方法,是大家可走的,卻並非先講宗教,學是類理論。
溥先生是第一流的藝術大師,但他居陋巷,卻並不當作一回事。剛才他說畫了一把掃帚,實在不僅僅是畫,而是人生哲學,亦是一人生境界,它準蘊藏著他的人格修養了。所以,我們看到別的畫就覺味道不夠,也就無法欣賞畫苑的畫了。
剛才諸位聽了溥先生所說的,至少已知道人生有一最高境界,就是要先求通人,再做專才。中國文化是內傾的,西洋文化是外傾的。中國人要求達到一最高的人生境界,諸位亦當認定這方向去做,需達到這個境並不難,好像孟子說的,是人人可學,人人可成的。溥先生講了很多由小而大,由淺入深的道理,諸位當特別看重這一點。」
溥心畬先生繪掃帚生菌圖局部。圖片來源: 董良彥先生
連近目次: